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前童的石子文化

2014年08月18日 09:59    来源: 宁海新闻网    

  石子,俗称卵石,但凡有溪流的地方,俯拾皆是。将普通而又普遍,且不谓不粗糙丑陋的石子,称之为“文化”,似有言过其实之嫌。不过,世上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这小小石子晾在溪滩上、河床里,或随泛滥洪水冲塌堤坝,覆毁良田时,它无疑丑陋不堪,令人憎恶,无论如何也成不了文化。然而,它如若被人们从溪流上精心挑选、捡拾回来,然后整齐地砌到村庄的大街小巷与道地上,并呈现出美丽的线条与花纹图案,那么,它自然就成为一种极具观赏性的石子文化了。

 

  事实上,作为它的家族里的老大——石头,就早已被世人所尊崇为“石文化”了。由于它形体比石子硕大,而某些个体呈现出形态迥异、玲珑剔透、石纹奇特、色泽秀丽的特色,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收藏和审美价值,而被人们称之为雅石、供石与奇石,或陈设于案头茶几,或布置于庭院,或点缀于园林,形成一种甚为时尚的赏石文化。而石子,与其相比虽显逊色,但它存在的价值还是有目共睹,不可小觑。据载,最为典型的就是皇家御花园的“石子画”了。谓之画,此乃夸奖之词,其实就是用黑色、白色、黄色、红色等各类细小精致的卵石,在偌大天井里、花园中,拼砌出许多艺术精湛而吉祥的图案来。其中有“龙凤呈祥”、“喜鹊衔梅”、“鸳鸯戏水”、“花好月圆”等等,形态逼真,美轮美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文化氛围。

  对于民间来说,石子文化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也自是无处不在。在村子里的道路上,家庭的道地里,都真切而生动地显示出来。不过,相比较而言,我以为前童石子文化的浸淫程度,则更为普遍与显豁,其内涵也自然要丰富得多。这并非本人心存偏见,失之偏颇,不妨用事实说话。据不完全统计,前童的大街小巷(墙弄)算起来,共有几百条之多,却没有一条为泥土充填,都是形形色色的石子路,其总长度近8000米。前童传说中的“三样宝”(不同于饮食上的“古镇三宝”),其中一宝就是“墙弄不出草”。试想,由于每条墙弄都被砌上石子,再加上人口稠密,行者不止,这杂草还怎么出得上来?而大大小小的天井呢,共有157个,除了十余处外,其余的也全都是俗称的“石子道地”。这一些,都是其他村子所无法比拟的。

 

  其实,上述数据,只说明其石子文化的普及程度,至于用它拼铺出来的传统而吉祥的各类花纹图案,以及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则更令人叹为观止了。如建于清嘉庆年间知名的四合院古建筑“职思其居”,在它的道地正中,用纯黑色的石子,砌出一头可爱的动物——梅花鹿,看上去似在轻步间回眸眺望,悠闲自在,栩栩如生。鹿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温顺的动物,更因其与“禄”同音,故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显而易见,该宅第的主人是非常祈望后代子孙能出人头地,以获得高官厚禄。为此,这儿后来还办成了书院,谓“尺木草堂”,培养出了很多人才,应验了“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古训。

  离此不远的“明径堂”,可谓与“职思其居”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偌大的道地中央,以黑石子为线条,“画”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狮子滚绣球”图。“画”中的狮子虽是那么的头颅硕大,鬃毛卷曲,双目圆瞪,张牙舞爪,但其滚动着绣球的这种活泼、喜乐与欢腾的可爱劲儿,还是非常的让人喜爱与欣赏。狮子是百兽之王,能震慑群兽,寓藏着勇敢与力量,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有驱邪、镇宅、护身之功能。此外,借用语言上的谐音,狮子滚绣球还寓含着“喜事在后头”之吉兆。可以想见,当时主人别出心裁地设计这样一幅“石子画”,其所寄托的美好愿望与良苦用心了。该宅第也被后人称之为“狮子明堂”。

 

  而同为四合院古建筑的“群峰簪笏”,其道地中的石子图案,则又有另一番情趣与意蕴了。它砌的是“金蟾吐钱”。在一个硕大的方形线条框中,有四只金蟾蹲于其四角,中间有古铜钱图样,意为金蟾口中所吐。金蟾是传说中招财的瑞兽,它会不停地从嘴巴里吐出金钱来,加之“蟾”与“钱”谐音,就更被视之为钱财的化身了。所以,它最重要的寓意就是金钱不断,财源滚滚。古语有云:“家有金蟾,财运绵绵”。另是,传说中月宫住着金蟾,蟾宫即“月宫”,古人用“蟾宫折桂”来比喻考取功名,于是,金蟾则又被涂抹上一层“锦绣前程”的吉利色彩。

  至此,我以为还有一个四合院亦不能漏叙,这就是民国初期陆军上将童保暄的故居。在其偌大的道地里,全用圆润的卵石砌成一色的相互交叉的斜线条,组成无数个大小相等的菱形,而在每个菱形中间,都有一个圆形图样,象征铜钱,被称之为“金钱铺地”。可以说,如此富有特色的图案,不难看出该宅第主人的匠心独运。

  除了上述几处较为典型地把石子文化做到极致外,其他的许多道地,也同样用石子“描绘”出不同的图景,营造出多样的文化氛围。有的为民间传统的“十洞结”,也有叫“同心结”的,以表示团团结结,同为一心;有的为大圆圈里套小圆圈的,或圆与圆相挽相扣的,意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也有砌上鱼的图案,鱼与余、裕同音,寓含年年有余,岁岁富裕。

  此外,即便是村子里众多的石子路,也并不显得简陋、单调与枯燥,几乎都砌有各种不同图样,有直线形的,有流水形的,有半圆形的,或称半月形的,有鱼鳞形的,或谓扇面形的等等,可谓是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眼下,所有被称为文化遗产的东西,都面临着一个保护与传承的严峻问题。而这石子文化,也同样不例外。现如今,由于水泥的广泛应用,不管是天井,还是道路,很少再使用石子,都是用混凝土一浇,既省时省力,又平整光滑。看来,石子文化传承到我们这个时代,就有可能被终止了。这是非常令人遗憾,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前童古镇对石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却做得非常到位,且卓有成效。

 

  最为典型的是当初在修建前童民俗博物馆时,就坚持就地取材,用石子来砌天井,并且拼铺出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奇异图纹。该博物馆天井面积有340平方米之多,在整个县内都首屈一指。天井正中的一个偌大正方形里,有一幅如奥林匹克的五环旗图案,此乃寓含前童的鹿分、鹿山、联合、塔山、双桥五个村子紧密团结,连成一体,心齐泰山移嘛!正方形外围,有稻、麦、豆等谷物与桃、梨、李等瓜果图形,则代表五谷丰登,副业兴旺。在各个恰到好处的位置上,镶嵌有形态逼真的两只硕大的蝙蝠,这是“福”字的吉祥物,示意大福大贵。而两只翩翩起舞的巨型蝴蝶,则象征精神文化生活轻松愉悦。此外,还巧妙地砌嵌进A、B、C、D等26个英文字母,其含意是愿望前童的子孙,潜心学好外语,出国留洋,学成回国,为家乡建设作贡献。更令人称道的是,还别具创意地砌出了前童的山水图——在东头有形如塔峰的塔山,在西端有状似臥鹿的鹿山,南边有轻波荡漾的白溪水,北面有流水潺潺的梁皇溪……这幅巨大而奇妙的“石子画”,无疑是传承、发展石子文化的一大典范。

 

  随后,如新建的鼓亭馆的天井里,正中砌有五只展翅飞动的蝙蝠,为“五福临门”;在游客接待中心的仿古四合院里,其天井中间则呈现着一幅寓意吉祥的“鹿衔如意”图。尤其是小镇北面的梁皇溪改造工程,其两岸长约千余米、宽为三米有余的堤坝顶部,全都用精致的石子砌成。而且,每相隔几米距离,就用色彩分明的黑白石子,拼砌着一幅传统图案。其中有我国特有的鼠、牛、虎、兔等十二生肖,有将蝙蝠、鹿、寿桃拼为一体的“福禄寿”,还有“二龙戏珠”、“凤穿牡丹”、“双狮抢球”等等。当人们茶余饭后,在堤坝上悠闲散步,一边观赏风景如画的梁皇溪风光,一边欣赏脚下形态逼真、精美生动的一幅幅“画图”,简直是一种莫大的乐趣与享受。

  事实上,前童对石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何止这些?本来,村子里各条街道两旁的台阶,都是水泥地或用地砖铺成。为了与古镇的格调与氛围相融洽,也为了把石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篇文章,做到淋漓尽致,后来就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全部改用石子材料。虽然该工程耗资巨大,但镇政府与前童人还是毫不吝啬地付诸实施。现在,当你徜徉在古镇的大街小巷上,就不难发现,昔日两边台阶上的水泥地与地砖,已不见了踪影,只有那原生态的石子,整齐地列着队的姿态与风范。就连两旁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花坛,也全用清一色的卵石堆砌而成。我想,游人目睹这一番情景,定然会感受到一种古色古香、古风古俗的韵味,亦会生出一份感动与敬意来的。

  诚然,对于石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收藏与保护前童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前童人现在做到了,以后也自然不会松懈。我相信,只要古镇犹存,那么,这灿烂而可贵的传统石子文化就不会终止与消失。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