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八个月的等待,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终于成为首家控股基金公司的电商。内蒙君正最近公告,证监会已核准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向天弘基金出资2.62亿元,持有天弘基金51%的股权。
相比阿里巴巴的进取,一些曾经对中国资本市场寄予厚望的资本大鳄却正在黯然离场。全球最大的托管银行纽银梅隆资产公司近期向上海利得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纽银西部基金49%股权,在过去的四年中,纽银梅隆前后两次注资共计投入近1.5亿元,但最后终以贱卖股权了局,据了解,利得财富的接盘价格仅为数千万元。
在此之前,上市公司美邦服饰亦在2013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欲变卖所持有的33%长安基金股权。还有成立于2013年6月6日的道富基金,这家“80后”基金公司近日亦传出二股东道富环球投资意欲退出的消息。
根据证监会规定,持股满一年的基金公司股东方能进行股权转让。据《陆家嘴》杂志统计,目前满足该条件的81家基金公司中,仅有26家股权未发生变动,其中15家为成立不满四年的次新基金公司。
自2002年实施“一参一控”政策以来,短短12年的时间里,基金业的格局已沧海桑田。
基金股权的价值起伏
基金业起步之时,只有特许的金融机构才可以进入这个行业,较高的门槛让基金牌照成了摇钱树,基金股权变动闻所未闻。
2002年,第一批合资基金公司获批。与此同时,证监会“一参一控”政策出台。“一参一控”政策规定:证券公司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目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包括绝对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不超过一家。
证券公司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最主要的发起人和股东,为满足一参一控的要求,基金公司股权转让开始频发。以华泰证券为例,当时其拥有华夏、南方、富国三家基金公司的股权,同时还在筹备合资基金友邦华泰,于是必须出让两家股权。
股权转让的三种主要形式有:股东间转让、好人举手、合资。
在诸多基金公司的股权转让中,其价值伴随着资本市场起伏的特性非常明显。2007年12月,招商证券以63.2亿(约每股130元)的天价获得金信信托转让的博时基金48%股权。
而三年前,首创集团欲转让银华基金股权的开价只有2元/股。彼时证券市场行情惨淡,权益类基金业绩下滑,基金发行异常艰难,基金公司的股权价值也在不断缩水。
值得关注的是,股权贱卖的基金公司多为次新基金公司。
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总经理曾告诉本刊记者:“基金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吸纳了大量新鲜血液,这些人才才是基金公司的核心资产。”在他看来,牌照本身并非基金公司的核心资产。对于“无品牌、无业绩、无规模”的“三无”基金公司,其壳资源价值有限。
某合资基金公司前任董事长与本刊记者的交流佐证了以上观点:“基金业起点很高,在国内金融机构中最为市场化。行业起步的时候,集聚了大量优秀人才,如今某些基金公司开始变得暮气沉沉,中小公司则很难集聚人才。”
某中小型基金公司人士也提到:“基金经理的培养需要较长的周期。最尴尬的是,自己培养的基金经理才刚刚成熟,就经常遭遇其他大型基金公司的挖角。”
次新基金股东甩卖股权退出已不鲜见。2013年初成立的江信基金,作为其发起股东之一的上市公司中矩高新,5月即宣布将持有的江信基金20%股权闪电出售,数据显示其2013年一季度净亏损已达869万元。
2013年2月25日正式成立的东海基金公司于10月11日向证监会递交了变更5%以上股权的申请,并在10月底获得受理。
合资没有那么美
据业内资深人士回忆,监管层一度曾对合资寄予厚望。最典型的表现有,自2006年下半年起,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获批的7家基金公司全部为合资基金。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本的热情,在过去的12年里可谓“冰火两重天”。据当事者回忆,基金业第一批合资项目一般谈半年就能批下来,外方也并不追求对公司管理权的控制,只要求在董事会拥有充分的表决权和发言权。
中国加入WTO三年后,对外资参与合资基金公司的股权比例限制由最初的33%提高到49%。规则的改变,引发了外资机构心态的悄然转变。
外资不再满足于合作者的角色,开始寻求主导权。与此同时,合资基金公司的问题亦开始凸显,中外方的冲突经常见诸报端。从结果来看,尽管合资基金占据了基金业半壁江山,但近年基金业第一梯队中,很少有合资公司。
招商基金作为国内第一家获批的合资基金公司,在其成立后的第十一个年头,摇身一变为内资公司,其外资股东荷兰ING国际集团将其持有的招商基金21.6%股权转让给招商银行、11.7%股权转让给招商证券。
不过,荷兰ING国际集团的股权转让交易总价达到9800万欧元,剔除分红的因素,荷兰ING国际集团的股权转让获取超过10倍的回报。
比利时联合资产则没有这么幸运。2012年3月,金元比联基金公司股东比利时联合资产将持有的49%股权转让给香港惠理基金,转让金额为4050万元,这比其原本7350万元的出资额减少3300万元。
有基金业资深人士认为,荷兰ING、法国巴黎银行、比利时联合资产、纽银梅隆西部、道富投资的相继撤离,并不能说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资失去了吸引力。一个更加清晰的事实是,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主要玩家如银行、证券、保险(放心保)、信托等金融机构大多都拥有自己的基金牌照,实力雄厚的中方合作伙伴越来越难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