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下钱庄“腾挪有术”边境百亿资金神秘“进出”

2014年08月15日 07:1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好的翡翠原石,随随便便都要几百万元人民币啦,而且缅甸公盘是欧元结算,不走地下钱庄是没有办法的。”老徐是国内一家翡翠企业的负责人,从事了几十年翡翠生意,他对于缅甸翡翠公盘可谓相当熟悉,自然也深谙其中资金运作之道。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全球每年涉及的“洗钱”量大约为1.5万亿-2.8万亿美元。而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分析,中国每年通过地下钱庄送出去的资金至少达2000亿元人民币。

  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云南、广西等沿边地区的跨境资金需求不断增大,资金跨境的渠道亟待多元化、阳光化。

  “疯狂”石头背后暗藏资金流动玄机

  随着近年来翡翠市场的水涨船高,云南瑞丽也从一个不起眼的边境小城,逐步变为如今国内外翡翠爱好者眼中的翡翠“王国”。

  “国内翡翠市场越来越热,缅甸公盘的翡翠原石价格也越来越‘疯’,而我们需要带去缅甸的资金也是越来越多。”老徐坦言,想要买到好东西,几千万元人民币都不算什么了。前几年,缅甸翡翠公盘“时开时停”,今年6月公盘虽然重启了,但是翡翠原石价格普遍上涨了30%-50%。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前不久落幕的翡翠公盘交易额最终高达230亿元人民币,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中国的翡翠投资者和企业所“贡献”,就算只看不买也需要先交纳5万欧元的押金。由于中国的外汇管制等相关规定,将数百亿元人民币带入缅甸境内的地下钱庄成了背后的“大赢家”。

  老徐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翡翠市场的兴起,通过地下钱庄汇钱到缅甸已是业内公开的“潜规则”,即使是当地的商业银行或监管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云南当地一位商业银行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个人或小企业通过地下钱庄汇出资金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一方面是因为目前银行在跨境资金方面的业务尚不成熟、且手续繁琐、费用高;另一方面,不少翡翠企业都是小企业,他们担心银行转账会暴露实际经营情况,增加税负。

  不仅如此,日益繁荣的边贸生意和越来越多的游客,也使得当地的个人跨境资金需求悄然增加,由此滋生的特殊资金“跨境”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在云南瑞丽的国门附近,中、缅两国隔街相望,记者时不时就会遇到做小额货币兑换生意的小商贩。当地人笑称,“在缅甸那边很多‘老缅’也干这个,有机会你可以见识一下,成堆的现金摆在地上的,有缅币、人民币、美元、欧元等。”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当地人口中的“水客”运作资金跨境,专门跑腿的“水客”以“蚂蚁搬家”、少量多次的方式肩扛手提地在边境口岸来回走私现金,不过这种方式同样也只能运作少量的资金。

  神通广大“神秘人”运作巨额资金跨境

  不过在老徐眼里,“水客”都是小打小闹,他告诉记者,翡翠原石价格不菲,所需资金必须通过地下钱庄。“一般来说,我们在境内把资金转入指定账户,地下钱庄再通过香港、澳门等境外渠道将资金汇到缅甸,手续费是随行就市的,目前的价格在1%-5%左右。”中国证券报记者询问具体由何人操作,老徐则不愿意进一步透露,只表示“肯定是在中国、缅甸都有生意和威望的人”。

  另一位曾经通过地下钱庄汇出资金到缅甸的翡翠企业主称,“神秘人”有一部分是已经取得缅甸国籍的华侨。一位曾经参与过此类资金“跨境运作”的知情人士透露,“地下钱庄已经相当发达,只要你想要,几百万上千万都不是问题,欧元、美元等几乎什么币种都有。”

  知情人士透露,“老徐们”眼中神通广大的“神秘人”,其实是这几年地下钱庄比较常用的手法:也就是所谓的“账户对敲”,即地下钱庄在境内收取客户人民币,计算好汇率和佣金后,再通知境外合伙人将相应的外币转至客户指定的境外账户;在境外收取客户外币后的操作手法则相反。这种方式就要求两地的业务平衡、对冲,有时需要垫付短期差额,对资金调集的要求比较高。

  实际上,早在2008年,央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课题组编写的《我国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及监测方法研究》中就已经提及了这种通过在境外的特定关系人转移资金的方式,并指出此类参与转移资金的特定关系人在他国均已取得合法身份,或者是留学,或者是他国居民或公民。境内的腐败分子一方面可以通过其特定关系人以合法手续携带或汇出资金;另一方面,这些特定关系人利用其国外身份在当地注册企业后,以投资形式在中国开设机构,然后以关联交易等形式转移资产。

  然而,“老徐们”坦言,地下钱庄看似方便快捷实则暗藏风险,他们每次“走”地下钱庄也都是“步步惊心”。“地下钱庄毕竟不是正规的公司或机构,他们携款潜逃或者死不认账,这都是有可能的。即使地下钱庄的人讲信用,缅甸等国家的潜藏风险也不是他们可以控制的。几百万上千万元资金很可能分分钟化为乌有。”

  包括老徐在内的当地小企业主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如果有正规的、合理的渠道,大家也不希望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云南当地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个人和小企业在跨境资金汇兑方面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其实受制于诸多因素:一是按照外管局2007年印发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境内个人和境外个人结汇每年的额度被限定在5万美元,且不允许个人直接境外投资。二是通过银行渠道汇出或汇入资金,较为快捷的方式是通过银行本身在境内外的分支机构。而以缅甸为例,仅有少数中资银行开设了分支机构。

  边贸资金跨境流动尝试“阳光化”

  在广东、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跨境贸易、跨境资金需求相当旺盛,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云南、广西等地区的跨境资金需求也与日俱增。专家认为,为了稳定金融秩序,资金跨境的渠道亟待多元化、阳光化。

  银行业内人士坦言,地下钱庄多年来经久不衰,主要是由于我国外汇管制下的市场需求和制度漏洞,其存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银行正规渠道解决不了,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必然会走偏路。即使可以直接正常走银行渠道,但由于地下钱庄的效率更高,个人和小企业还是倾向于他们。”一位国有大行云南分行的负责人坦言,近年来金融改革信号强烈,大家对于外汇管制、资金跨境方面改革呼声很高,如果渠道“阳光化”了,也就没有“地下”了。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行情,问诊)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未来资本账户放开是大势所趋,包括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未来5万美元的限制是否有必要存在或放宽也可讨论。

  据了解,在广西、云南等西部沿边地区,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一家股份制银行云南分行人士称,“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未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沿边贸易等的发展,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多。前不久,我们总行就已经下来调研了,力求在现有政策条件下探寻新的运作模式。”

  今年年初,广西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也提出,要扩大人民币与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特许兑换业务范围和兑换额度。扩大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业务范围,将服务对象从个人扩展到边境贸易项下的企业和个人,将业务范围从个人本外币小额兑换扩大到企业和个人在边境贸易、旅游等活动中产生的货币兑换。探索建立沿边货币兑换平台。放宽人民币现钞携带限制。争取将个人携带人民币现钞出入境额度放宽到20万元。改革现钞出入境携带证制度,简化现钞携带审批和报备手续等。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