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获悉,监管层近期召集基金公司座谈,就计划出台的新的货币基金监管办法征求意见。今年6月份,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例行发布会上曾表示,为加强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日常监管,切实提高基金行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已经启动了货基金监管规定的修订工作,并已完成修订稿的起草工作。
据了解,和2004 年出台的《暂行规定》相比,新的监管规定最大的变化在于提高对债券等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评级要求,严控货币基金流动性风险,对投资标的到期比例、负偏离容忍度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在征求意见稿中,新规将同业存单、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等一并纳入货币基金的投资范围。对不得投资的金融工具,剔除了剩余期限超过397天的债券,新增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另外,新规还拟要求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人主体评级不低于AA,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评级不低于AAA,并排除AA-及以下的短融作为货币基金的投资标的,AAA 以下券种占比不得超过总资产的20%。
在对货币基金流动性的监管中,新规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要求货币基金现金类及五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比例合计不低于10%;二是将货币基金的负偏离容忍度由之前的0.5%缩至0.25%;三是拟修改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的久期,目前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为不超过180 天,新规拟将缩短至120 天。
【影响】货基收益率受冲击
对于类余额宝产品来说,凭借较高的收益率,去年以来规模大爆发,进入2014年以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下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类余额宝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几乎都降低到5%以内,规模最大的余额宝收益率降到4.2%左右,低收益率也使得余额宝的规模基本止步不前。
业内人士表示,有望推出的新的货币基金监管新规,使得货币基金的可投资产品线宽度得以延伸,但是产品线长度受到限制,这有利于货基做全方位投资,同时控制组合的综合风险水平。但是,由于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人主体评级低于AA的其实很少,初步统计发现该比例不超过10%,加上资产支持证券信用评级低于AAA的比例不高,未来低评级债券会面临抛售,使得货基收益率会因此受到冲击,但程度应该有限。
从流动性方面看,数米基金表示,根据统计,二季报数据显示所有货币基金中,偏离度绝对值的均值最大数为0.21%,并没有货币基金的负偏离超过0.25%,负偏离度容忍度下降几乎没有影响。至于拟将久期缩短至120天,同样影响面也不大,因为二季报数据显示,350支货基中平均剩余期限超过120天的仅30只,“综合来看,新规的意图在于加强对流动性的管控要求,虽然整体不会太大,但货基收益率继续下行难以避免。”
在货基监管趋严及收益率下降的预期之下,部分基金公司开始淡化收益率,进而突出流动性的宣传。余额宝基金经理王登峰就表示,余额宝已经从爆发式增长期转入规模平稳增长期,确保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比拼收益排名来得更为重要,为了弥补收益率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近期余额宝推出了应用场景服务,包括购车、买淘宝旅行产品等,以此来加强用户黏性。
【货基收益率现状】8月14日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播报
在资金面相对宽松的环境下,理财产品收益集体走低,市场对宝宝类货币基金未来前景和余额宝投资策略是否改变较为关注。余额宝背后的货币基金即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经理王登峰表示,余额宝收益率是在向正常水平回归,近期的收益率为常态水平,并会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小惊喜或出现在季末和年末。他同时表示,不会因此调整投资风格和投向,风险控制是余额宝管理的第一要务。
【基金公司出路】
基金欲弃淘宝转战移动端
自去年11月1日17家基金淘宝店开张以来,目前在淘宝开设店铺的基金公司已达32家,但与天弘基金获得的巨大规模效应相比,这些公司的货基销量差距甚大。此外,由于货币基金管理费率较低,基金淘宝店可谓“薄利难多销”。
看淡收益率多只货基申请3A评级
记者昨日从惠誉了解到,国投瑞银瑞易货币基金6月17日获得了惠誉的3A评级。此前,海富通现金管理货币、上投摩根货币、嘉实安心货币、华泰柏瑞货币四只基金也获得了惠誉授予的3A货币基金评级。而景顺长城货币、汇丰晋信货币此前也获得了评级机构中信诚的3A货币基金评级。
货基布局企业端 谋求下一片蓝海
银行业仍继续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布局移动银行业务,与互联网宝宝抗衡;保险理财产品、票据理财产品等多种高收益互联网理财产品百家争鸣,宝类货基面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
【观点秀】互联网货币基金“黄金时代”已经远去?
“余额宝”上线一年以来,“宝宝”类理财产品层出不穷,让货币市场基金这一投资品种“老树开新花”。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功能性和便利性不断翻新,成为最“接地气”的百姓理财工具。2014年前5个月,货币市场基金增长约1.2万亿元,增幅达到157%。为与“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宝宝”们抗衡,银行、基金、运营商等纷纷加入竞争行列。竞争日益加剧,加上监管的收紧和收益率的下滑,让这一理财品种逐渐从“超人气明星”回归到正常状态。这些“宝宝”们在遭遇收益回落之后该如何吸引投资者的目光?而投资者又该怎样选择合适的“宝宝”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