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三泰电子7.5亿配股获批 资本热捧快递“最后100米”

2014年08月14日 07:14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筹划逾半年的配股计划,8月13日终获证监会通过,三泰电子备受瞩目的“速递易”项目再受资本热捧。

  为解决快递“最后100米”问题而诞生的三泰电子“速递易”业务,备受市场关注。然而,新事物的诞生往往伴随着争议的声音,作为第一个 “吃螃蟹”的人,“速递易”也受到了市场的极大关注,并迎来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配股融资不仅显示投资者的信心,也让三泰电子再次抢占了行业先机。凭借先发优势,“速递易”业务已实现了规模扩张,目前进驻全国25个城市,上半年签约社区已超过14000个,原定2015年6月底建成1.2万个网点的计划,有望提前完成。

  中信证券物流行业研究员刘正向记者表示,“速递易”这类业务,需要快速抢占市场先机,一旦形成网络和业务规模,后来者再进入该领域的壁垒就很高了。

  与速递易业务一同成长的速递易市场部经理覃明刚认为,三泰电子的定位已不再是从事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的公司,而是立足打造社区生活服务的互联网平台。

  “速递易”未来将是一个基础和平台,对于“速递易”盈利模式的争议,覃明刚认为,就像腾讯创业之初,免费使用QQ如何盈利被质疑一样,未来一旦有了一定的使用流量,业务模式将会层出不穷。

  配股融资抢先机

  对于三泰电子而言,发展“速递易”业务最重要的一步是布局网点,抢占先机。

  即使配股过程漫长,但三泰电子发展“速递易”的脚步却没有丝毫停滞。早于2013年11月30日,三泰电子就已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配售不超过约1.1亿股融资7.5亿元,用于以“速递易”业务为载体的“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网格及平台项目”的实施与运营。在配股资金到位前,公司将根据项目进度的实际情况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

  快递“最后100米”的难题,早已困扰电商和物流公司。刘正称,“经过测算,快递在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占比能达整个快递配送成本的50%。”而京东、阿里巴巴、顺丰等都在不同程度进行布局,欲啃下这块“硬骨头”。

  此次配股也着实让很多对三泰电子满怀期待的股民们苦等了好一阵子。不过幸运的是,虽然获批消息有些“姗姗来迟”,但三泰电子股民们的信心却丝毫未受到动摇,这一点从这几日三泰电子的市场表现得以印证。

  “网购带来了便利,但取货带来了诸多不便,‘速递易’项目契合生活需要、社会需要,同时公司在这个项目上决心大,团队富有战斗力。”一位三泰的股民表示,“配股的话,大股东起码自己要拿2.7亿进来,如果他自己都不看好的话,肯定不会投资,大股东都投了,我们对公司就更有信心了。”

  面对欲“激战”快递“最后100米”的竞争对手,覃明刚表现出了相当的信心,他认为,“当一个小区里已经有快递箱子后,再进入一个就没什么意义了,公司跟合作小区签订有排他协议。

  如果三泰电子能继续保持一马当先的态势,继续做对手不太擅长也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消费者及业界同行将继续保持对“速递易”的高度评价。国信证券预测,三泰电子将成为快递业最后100米环节真正的王者,也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O2O闭环中的重要节点,乃至社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平台。

  据三泰电子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新落地的网点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去年全年的落地网点数量。随着速递易品牌逐渐形成,加上配股资金到位,签约与网点落地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在完成今年新增1万个速递易网点后,三泰电子还将完成3年内布局4万个社区的既定发展目标,成长为最大的O2O服务商。

  速递易坎坷诞生

  虽然“速递易”的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但其成长历程却是荆棘丛生。

  可以说,“速递易”的诞生,一开始就延续着三泰电子的生命基因。三泰电子是以“电子回单柜”作为发家之本,当时回单柜的出现,解决了银行排队领单据的问题,十年的辉煌过后,三泰电子又以“二次创业”的精神寻求新的突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快递的“最后100米”问题,如同曾经的银行排队取单据一样,而对原来“拳头”产品“电子回单柜”的“情结”,让快递箱子迅速受到了三泰电子的关注。

  “老芽又能发新枝”,不过这一次三泰电子不愿再像10年前一样,通过传统的商业模式把设备卖出去,也非简单地解决快递“最后100米”的问题,而是志存高远,希望通过以“速递易”全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业务转型,成为新一代的互联网领军企业。

  三泰电子对“速递易”业务的可行性分析中表示,“速递易”业务作为全国物流网络接入终端之一,属于典型的网络化运营项目,需要通过快速扩张实现规模效应。

  国信证券也曾在一份研报中称,“三泰电子一开始就确定了互联网思维运营,所以初期用力比较单一,追求的是布点规模。”而未来无论是电商巨头、快递企业,还是第三方公司,任何一家市场参与主体均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已经抢下“先机”的三泰电子来说,无疑拥有最大的优势。

  在形成规模优势后,网点扩张难度将大幅下降,扩张速度将快速提升,议价能力将显著提高,运营成本亦会快速摊薄,同时还将衍生出广告、精准营销、电商配送渠道等各项增值业务,形成O2O综合业务平台,并为公司的社区金融服务业务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未来的三泰电子将是一家新兴的互联网平台公司。”覃明刚向记者强调未来公司的定位。

  肩负“重任”的“速递易”业务,一时间也引来了资本市场的关注。这个被誉为物流新模式的“速递易”也让三泰电子二级市场股价持续飙升。2014年2月24日,三泰电子市值首次突破100亿元,经过几轮调整,目前再次站上100亿,也反应出“速递易”已被资本市场认可。曾有证券公司研报称,“100亿,仅仅是个起点”。

  争议背后价值崛起

  无疑,“速递易”仍在欢呼声和唏嘘声的夹杂中前行。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争议可能并非坏事,尤其对上市公司来说,有争议才会让公司有更多更深的思考。

  面对过去的每一次争议,三泰电子都底气十足,用实力和行动来说服投资者。

  如今年4月1日,三泰电子在申请停牌后专门召开了记者说明会。针对外界质疑其“速递易”网点数量与公司2013年年报披露数据“存在差异”,“夸大速递易网点数量”,三泰电子董事兼董秘、同时也是主营速递易业务的我来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贾勇将签约合同文件全部公开,最终厘定真相,获得市场理解。

  通过种种方式,三泰电子在积极为外界释疑还自己一个“公道”的同时,也丝毫没有放松网店布局。

  在多次发布的关于 “速递易”业务的公告中,三泰电子一直强调互联网领域的“先发”优势,无论是电商巨头、快递企业,还是第三方公司,任何一家速递易业务的市场参与主体均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构建壁垒、压制对手、形成垄断,都要经历“艰苦”而“漫长”的线下推广过程。

  此外,三泰电子还表示,公司定位于第三方平台,与电商、快递企业相比具备开放、包容的优势,与其更多的是合作关系。

  虽然新业务一路饱受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自2013年以来,三泰电子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已经连涨4倍,速递易业务为三泰电子市值带来的的成效有目共睹。一位资深投资者向记者表示,“三泰电子是一颗大树的种子,而不是一颗小草的种子。未来将持续关注三泰电子在 ‘速递易’方面的进展。”

  对于三泰电子而言,直面争议、坚定步伐或许才是最好的办法,本次配股资金到位后,无疑将为速递易的高速发展开启快速通道。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