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3D领头羊遭遇“滑铁卢”无名民企探出市场新路

2014年08月12日 07:4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年前,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研发出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打印机,并成立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早的3D打印企业。如今,这家先知先觉的企业,却未能抓住3D打印热潮做强做大,且面临被一家刚刚注册登记的武汉华科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收购的尴尬。

  记者查询得知,华科三维成立日期为2014年1月10日,工商登记核准日期为2014年5月13日。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公司却高调收购拥有核心技术的老高新技术企业,底气何在?

  华中科技大学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迅速实现3D打印技术产业化,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已于年初决定,联合旗下华中数控等多家上市公司,共同组建成立武汉华科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并计划投入1500万元资金用于收购或置换原滨湖公司的股权。

  公告显示,华科三维注册资本拟定为6000万元,其中,产业集团以3D技术相关知识产权作价600万元,占华科三维10%的股权;华中数控和武汉华工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出资400万元,各占股6 .67%;其他公司合计出资3400万元,占股56.67%;史玉升专利作价出资12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

  面对3D打印产业热潮,滨湖机电的发展却明显迟滞。据统计,2013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0亿元,是2010年的10倍。而滨湖机电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比2010年增加400万元。

  据一位参与滨湖机电组建和运营的小股东表示,滨湖机电“原地踏步”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内部治理结构的混乱。公司一直亏损,甚至没有分过一次红利。

  不仅财务管理混乱,企业经营不温不火,就连企业核心高管都是模棱两可。华中数控出具的相关公告显示,武汉3D打印的学科带头人史玉升代表团队专利作价出资1200万元,占华科三维注册资本的20%,是公司第二大股东。而这一股份是由史玉升个人为其团队核心成员代持的。

  两年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与滨湖机电签订意向书,计划在未来城初步划定150亩土地,建设3D打印产业园。项目建成后,主要产品包括金属零件3D打印产品、桌面型喷头打印产品、全印制电子打印产品等,预计到2018年可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

  据悉,当时双方协议价格为每亩10万元,相当于同等地段价格的1/3,可谓十分低廉。然而,协议书两年有效期已过,滨湖机电仍未凑齐1500万元的购地款。“股东没人愿意凑钱,都指望公司拿钱,而公司年年亏损根本拿不出一分钱,就连做项目规划书的10多万元,至今都没有凑齐。”上述股东告诉记者。

  耐人寻味的是,华科三维与滨湖机电属同业竞争关系,滨湖机电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而且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无形资产。采访中,多位熟悉滨湖机电的人员表示疑惑,“为何不直接以滨湖机电来融资,而要成立一个新公司融资后,再收购滨湖机电?”一些企业管理人士指出,主要目的就是要收回原自然人股东的股份及其管理权,由指定的新人员来运作管理公司。

  引人注意的是,在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公布了华科三维的融资方案及产业计划后,其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华工科技及华中数控,迅速成为股市“焦点”,其股价曾一度高涨。

  与滨湖机电不一样,武汉本地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激光企业却寻找跨界3D打印行业,而且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已风风火火。

  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民营企业是武汉金运激光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原主营业务是激光在服装行业的应用。2013年,公司决定进军3D打印行业,这一年正是3D打印概念最火的时候。但是国内从事3D打印的企业还多停留在靠售卖打印设备的阶段,没能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金运激光董事长梁伟说,3D打印产业与公司的主营业务激光产业有很好的契合点。这两个产业都属于数字化应用产业。3D技术中很多借鉴融合了激光技术,比如激光熔融技术等。

  梁伟说,公司专门组织到美国的3D system s和Stratasys 3D公司考察,学习他们的先进商业模式。发现国外主要走线上设计、线下产品售卖的模式,而国内企业只卖设备,因此开始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其实,早在2002年,就有人向梁伟推荐过3D打印技术,他还和滨湖机电进行过多次接触。当记者问及,如果10年前,他就进军3D打印行业,现在会不会已经是该行业的垄断者?“说不定我早已破产,亏得身无分文。”梁伟笑着说,3D打印经过许多年的发展依然没有形成足够的产业规模,和适合其发展的商业模式。当时行业的普遍思路是,重视百万元甚至千万元价格的工业级设备的技术研发,注重特种设备领域的市场应用。而这一领域的需求量难有爆发性增长,缺乏足够的用户量,不能形成市场氛围。

  如何让3D打印凸显商业价值,让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梁伟认为,必须抛弃工业品的运作思路,采用创新的商业模式。

  2013年9月,建立“金运激光3D打印云工厂计划”,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经营思路,由消费者将激光加工及3D打印数据上传到云,或者将好的创意提交给云平台设计师完成模型数据设计,再由云端工厂集中生产制作完成,通过物流系统交付消费者。梁伟说,公司的思路是采取逆向发展,先开发应用端,再展开核心设备和材料研发。

  2013年10月,金运激光出资1500万收购武汉3D记梦馆的部分股权,目前已经在全国开了30多家分店。但是仅仅依靠照相打印仍属于“第三代店模式”,公司接下来将打造“第四代店模式”,即旗舰店模式,运用“个人消费+移动互联”的思维,让人机互动起来,向娱乐化方向发展。

  “瞬光”技术就是第四代店的核心技术。以前,捕捉人像需要激光扫描仪花费三分钟时间扫描数据,现在只要0.05秒就可捕捉人像数据。比如,设计儿童、情侣专区,捕捉他们的瞬时表情,然后给他们提供打印玩偶的服务。

  此外,3D打印服务还可以扩展到教学、健康、动漫、摄影等多个领域,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所以公司要先开拓市场,构筑产业生态圈。以自己掌握的三维数据采集、加工、修复技术,3D的打印工艺技术为核心,向上下游扩展运营。

  梁伟说,近年来世界3D产业突飞猛进,各地都有大型企业涉足,很有可能在两年内完成洗牌,如果哪一家公司未能跟上趟,很有可能被甩出第一梯队,甚至如诺基亚、柯达一样突然死亡。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