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份,收益持续下跌的银行理财产品非但没有止跌,反倒“变本加厉”。记者昨日走访多家银行发现,相比6月底,近期银行理财收益普遍下跌超过1个百分点,跌破“5”的势头愈演愈烈。曾经辉煌的银行理财正在逐渐步入“小时代”。
理财收益“跌跌不休”
“98天的年化收益5%,120天的年化收益率5.1%,收益越来越低了,理财产品也越推越少了。”昨日下午,在工行府西街支行,一位理财经理这样告诉记者。而在中信银行太原分行,2个月期限的产品收益只有5.2%,一年的收益也只有5.5%。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在一个多月前,一年期的理财收益还高达5.9%,理财收益近期缩水严重。尽管如此,如今就连这些低收益理财也没多少了,银行近期只推出两三款,跟以往动辄发行十多款的情形相比,冷清了不少。实际上,银行现在并不青睐这种中短期的理财,转而主做三至五年的长期产品。最近发行的两款产品,三年期的收益5.4%,五年期的收益5.8%,属于保险类理财产品。在兴业银行漪汾街支行,一年、半年、3个月期限的收益已经分别跌至5.55%、5.4%、5.3%,理财经理表示,跟6月底比起来,跌幅几乎超过1个百分点。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持续下跌”已成为省城银行理财市场的统一基调。而同时,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看淡短期理财产品,转而看重长期乃至超长期理财,“轻短重长”已成为市场的一种普遍共识。
“不差钱”所以“懒得动”
“直白点说,因为银行现在不差钱,所以收益一直降,这是自然规律!”关于理财收益走低的原因,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师回答得直接了当。
省城一位国有大行理财经理透露,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一直在走下坡路,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由于供求关系变化而导致的市场“博弈”。去年此时,银行极度缺钱,资金供不应求,投资者便形成高傲的“卖方市场”。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今年以来资金面普遍宽松,尤其是央行的两次定向降准等举措,更使流动性持续宽松成为普遍的市场预期。“不差钱”的银行成为“买方市场”,自然失去了高成本揽储的动力,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集体回归“小时代”。总体来看,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银行理财市场上将难见到高收益产品,理财产品收益率或将继续下行。对于投资者而言,早日锁定中长期收益或许更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