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专访王群航:迷你基金 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4年07月30日 13:30    来源: 金融时报    

  伴随基金中期业绩的公布,迷你基金的整体表现成为业内的一个重点话题。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有的说迷你基金也有“高富帅”,有的则说要远离迷你基金。众说纷纭之下,该如何合理定义迷你基金?这个群体的现状如何?它们的出路在何方?投资者又该如何对待迷你基金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对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微博]进行了专访。

  记者:近期关于迷你基金的报道很多,有的说整体业绩好于中型基金和大型基金,有的则不以为然。事实上,业内关于迷你基金的概念尚无定论,您如何定义迷你基金?

  王群航:目前有媒体或业内机构在分析迷你基金业绩时,有的直接以规模为参照,简单地把后三分之一的基金视为迷你基金,这种划分似乎不够妥当。无论是按照老办法,还是按照即将在今年8月8日起开始施行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均明确规定除了发起式基金之外,公募基金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证监会[微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按照上述规定,业内主流的做法通常是把资产净值在5000万元以下的基金称为“迷你基金”。

  记者:如果按照上述统计口径来界定迷你基金,那目前迷你基金的整体状况如何,其组成结构又是怎样?

  王群航:按照这个标准,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市场上共有38只基金的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从它们所属的类型来看,位列前4位的分别是QDII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和老式指基和联接基金。

  具体来看,38只基金中13只是QDII型基金,占比为34.2%。QDII里的迷你基金特别多,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基金公司在对海外市场的研究与投资能力方面依然实力很弱,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基金公司继续新发的QDII多为被动型产品的根本缘故。

  股票型基金占9只。投资股票本身就是高风险的事情,因此,一旦产品设计有误,或者投资运作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股票型基金业绩陷入“危机”,遭遇赎回在所难免。

  记者:您认为是哪些因素“造就”了这些迷你基金?

  王群航:之所以有不少基金沦为迷你基金,其核心或关键因素还是业绩问题。

  首先,部分产品投资方向的设计定位存在问题。由于基础市场环境的变化,有些产品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或认知缺陷,这会给日后的投资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一些产品的糟糕业绩以及被迫转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其次,相关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主动性投资管理能力存在问题。某些基金经理业绩排名长期落后,某些公司综合业绩排名长期落后,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不是能力的问题,就是道德的问题。再次,部分基金公司核心人才的流失可能会带走一些资金,一些机构投资者也会随之赎回。最后,相关基金公司的市场营销能力与实力有限也是重要因素。

  在很多基金公司里,迷你基金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窘境之中。首先,相关基金经理用糟糕的历史业绩把自己逼进了尴尬的境地;其次,由于这些迷你产品对于公司的利润边际贡献度低,因此,这些基金在得到公司资源的支持方面也极有可能处于被忽视的位置。如此一来,迷你基金极有可能陷入死循环。

  记者:使迷你基金摆脱这种尴尬局面的措施有哪些?在此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王群航:迷你基金若想获得重生,面前有三条路可以走,分别是清盘、合并和转型。据我了解,很多迷你基金很想清盘,但都不敢第一个清盘,因为清盘的副作用太大了。

  一旦清盘,很难给基金公司的股东以及基金持有人交代。

  更为重要的是,大家都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率先清盘,将会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样的名誉损失将是任何一家基金公司都极不愿意承受的,更是承受不起的。

  所谓合并,就是把迷你基金与同公司旗下的同类型、有相同投资方向的基金合并。合并对基金公司好处较多:一是公司所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不受影响;二是管理费可以照常收取;三是公司声誉不会受损,还有可能借机进一步美化合并者的好基金品牌形象。不过,合并需要完成一些全新的、可能略微繁琐的法律手续。如果涉及到不同的托管银行,可能还要做一下被清盘基金原托管行的工作,但是,对于这种极有可能会得罪托管银行的事情,很多基金公司还是显得顾虑重重。

  转型则是指调整产品的整体设计,使其符合未来的市场投资需求。在此过程中,基金公司要做的事情将会比较多,比如,找出原先设计上的缺陷,重新设计出新的投资理念、策略,修改基金契约,召开持有人大会,联系银行等销售渠道,做一个类似首发的持续营销等等。这一连串动作做完,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但能够有多大的效果却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不过,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如此操作的相对最多。

  综上所述,对于迷你基金的出路,我认为相对更为合适的方式是合并,其次是转型,一般不建议清盘。

  记者:如果投资迷你基金,您会给投资者哪些建议呢?

  王群航:事实上,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很多投资者已经不再关注迷你基金了。那么,我们也不妨从众。基金市场本身已经够大了,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基金的基本数量已经超过了1700只,可以投资的基金的数量规模已经等同于2012年初的股票市场,不在乎缺少这区区38只微基。并且,这些微基的数量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原理。因此,我们给予的投资建议很明确、很简单——赎回,尤其是小公司、次新公司的迷你基金。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