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 楠
在这个不平静的一周将近尾声时,众多机构集中发声对中国经济走势做出预判或调整。而“7.4%”成为预测值集中点。
北京时间7月24日晚间,IMF发布了最新一期的2014《世界经济展望》。和IMF4月份的报告相比,IMF下调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至3.4%,比4月份的预期低了0.3个百分点。其中,IMF将中国经济增速下调0.2个百分点,至7.4%。
同一天,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新一期报告称,因为中国政府出于对金融系统健康发展的顾虑,限制了贷款扩张程度,经济活跃度将保持相对松弛,预计中国经济在今年仍将有超过7%的增长率。
稍早些时候,与IMF相反,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发表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由原先预测的7.2%调升至7.4%。
昨日,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在北京隆重推出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3~2014)》也将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率预期锁定在7.4%。该报告同时测算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并将这一区间框定为6.4%-7.8%。这被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称为“一个令人安心的潜在增长率”。
该报告认为,二三产业间效率差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不足是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趋缓的原因。人口红利的终结、传统工业化扩张阶段的终结以及低成本国际竞争模式的终结,倒逼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路径转换。当前,如果认定工业驱动增长模式向服务业驱动增长模式转变不可避免,则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就是设法提高服务业效率和加强技术进步的作用,从而实现经济增长路径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高。报告认为,实现此一良性转型的关键,在于增大人力资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