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短评:福喜“变脸记”的警示

2014年07月23日 14:29    来源: 新华网     傅云威

  新华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傅云威)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丑闻经媒体曝光后,一位朋友告诉记者,他和上小学的儿子周末才吃过某涉事快餐店的汉堡。朋友为此感到恼火而无奈。

  上海福喜系出名门,其母公司为有着百年历史的美国肉类和蔬菜加工巨头OSI集团,目前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50多家工厂,是麦当劳、百胜等知名洋快餐的上游供货商。

  正因如此,福喜上演的“变脸记”才格外令人诧异。人们不禁要问,为何这样一家老牌跨国企业,也会作出黑窝点的肮脏勾当?这究竟是个别人违法酿成的个案,还是内部长期、系统性作恶?究竟暴露出OSI集团质量内控失败,还是洋快餐共享供应链的经营模式存在系统性风险?

  如今,相关调查仍在不断深入,答案尚未水落石出,但福喜丑闻无疑给所有在华经营的洋品牌敲了一记警钟。尤其是对于部分奉行双重标准的外国企业,这一案例警示,如果不能严肃经营,企图在中国市场“浑水摸鱼”,在中国早晚要栽大跟头。

  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于:谁赢得了中国人的信赖,谁才能成为中国市场明天的赢家。没有这一远见,即使来头再大、牌子再响,也难以在中国做长做大。

  从管理的角度看,跨海而来的洋品牌要防止企业在品牌宣传与具体操作、总部规范与分店经营、西方模式与中国国情等多对重要关系上,出现互相脱离、互不相关的“两张皮”现象,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对本土消费者和法律保持足够的尊重和敬畏。

  此外,监管部门强化法治建设和执法抽查,促进司法程序简易化、消费者诉讼维权便利化也尤为必要。某些西方国家成功经验表明,依靠不断升级的食品安全法规、灵敏规范的市场监管触角、高效便捷的举报维权索赔程序,将有效倒逼企业提高质量水准。

  福喜丑闻已为社会广泛关注。面对消费者的关切,当务之急在于,尽快查清福喜事件的根源,严惩作奸犯科者,并就消费者集体维权等事宜做出积极、妥善安排,为今后司法实践树立标杆。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