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件事在笔者看来颇值得回味:7月18日,任志强针对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发了一条微博,发问:投资增长中为什么看不出过剩产能的投资下降?如钢铁、水泥行业仍保持着高投资增长?难道是为7.5%?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比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分产品看,6月份,多种产品同比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工信部近日公布的2014年十五大行业首批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中,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等十五大工业行业进入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
同时,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各行业情况来看,钢材增长7.1%;水泥增长0.8%;十种有色金属增长4.6%。
当然,仅从这一组数据似乎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那么,我们不妨把它放到更大的范围去比较,或许能得到更为明了的答案。
如水泥行业,今年前6个月,全国规模以上水泥产量114374万吨,累计水泥产量增长仅为3.6%,半年产量增速,创进入本世纪以来同期新低;再比如钢铁所属的黑色金属行业,今年前6个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量2157亿元,同比下降8.4%。
通过这两个简单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与前6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7.3%的增长速度相比,绝不是“高增长”。
这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明确要求或许有很大的关系。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落后产能不去,优质项目就不会来。于是,不少地区都把淘汰落后产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上海市强力推进企业转型,把大气污染防治列入市委八项重点督查推进工作和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集全市之力着力推进;浙江省在加强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全省火电机组总容量80%、水泥熟料生产线总产量64%建了脱销设施,对6000多家企业实施关停淘汰、搬迁入园和原地整治,淘汰落后产能20多个行业8000多家企业;安徽省合肥市在全省率先执行水泥企业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严格电力、水泥等行业脱硫脱硝项目环保验收,认真落实减排目标要求。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政府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并没有改变,效果也没有大打折扣。相反,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淘汰落后产能的效果正在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