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拓展保持迅猛态势的绿地集团,继续响应改革号召、切准改革脉搏,于国内主战场亦着手开辟新的成长空间。7月21日,绿地地铁投资发展公司在沪揭牌成立。当天,绿地集团与申通地铁、上海建工等沪上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绿地牵头组成联合体在全国多地开展地铁投资开发业务。
此举标志着绿地集团深化产业转型再获新成果,地铁投资以“轨道工程+区域功能”整体开发模式为亮点,为绿地多元产业布局增添重要一员,将有力推动绿地实现资源整合与产业协作,开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增长点。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龚学平、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徐逸波出席揭牌仪式。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这是绿地立足主业优势、延伸拓展相关产业的积极尝试。”
强强联合拓城建蓝海 年内望确立首批项目
绿地地铁投资产业计划以包括BT投资模式在内的多种方式,牵头战略合作伙伴组成联合体,在全国多地开展轨道工程投资建设业务,同时积极参与地铁沿线区域的城市综合开发。联合体作为轨道工程投资建设主体,承担工程资金投入、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设备运营等职能,并由政府相关部门直接或委托监管。工程竣工后,其有关权利按不同情况由政府部门以多种方式进行赎回。
绿地集团披露,上述地铁投资业务,将在实际项目层面大力推进,目前正就全国多个城市加快市场调研及前期考察,年内将确立首批投资项目。
参考深圳、广州等城市的成功案例,绿地“轨道工程+区域功能”的整体开发模式,将结合沿线土地出让作为部分回购条件,由绿地先期介入参与地铁沿线区域的综合功能开发,发挥绿地优势特长,打造具备商业、办公、酒店等功能于一体的地铁上盖城市综合体及配套服务设施。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将减轻政府财政的回购资金压力,更将带动轨道交通及沿线功能的综合开发,快速推动各地基础交通建设、区域功能完善和经济增长,实现多方共赢。
此次与绿地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均为国内建筑、轨道开发运营、隧道建设等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强大的设计、施工和开发一体化能力和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在绿地的牵头组织之下,联合体将在人才、技术、资源配置等方面相互补充,发挥优势叠加效应,努力成为国内轨道交通及配套设施开发领域一支实力强劲的生力军。
升级商业模式创强劲增长点 融资实力护航
作为业务遍及国内几乎所有省市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九个海外国家的地产领军企业,绿地始终将房地产开发与推动当地城市建设相结合,全方位参与并重点投建当地急需的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综合体项目,成为各地城市功能提升的推动者。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进军地铁投资产业,是绿地发挥资源集成优势、向‘平台型’企业进化发展的实践成果,对此刻的绿地而言,可谓意义非凡。这不仅意味着绿地商业模式的再度升级,也是绿地立足主业优势、延伸拓展相关产业的积极尝试。”
在刚刚发布的2014《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绿地位列268位,较去年上升91位。绿地将延续这样的上升势头,此次进军地铁产业,无疑是绿地为开辟全新增长点、对冲单一行业波动风险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保障企业继续实现稳健高速发展。
资金方面,绿地同样有备而来。面对轨道交通工程巨大的资金需求,除规模优势以外,绿地疾速提升的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将为其提供强大保障。绿地目前正加快促进“A+H”双平台上市的“大金融”战略蓝图,“绿地香港控股”于2012年便已成功在港上市,母公司A股整体上市亦正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有力推进。
此外,金融产业作为绿地次支柱产业,实力规模正迅速扩张,早先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上市发行20亿元企业债券,在港成功以低成本发行10亿美元高级票据……在金融市场所获得的成功,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绿地集团行业领导地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高度认同,绿地在低成本资金资源获取能力上的优势正日益显著,也将成为进军地铁产业的有力保障。
响应政策号召 切准基础设施改革脉搏
绿地集团进军地产投资产业,切准了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脉搏,在率先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的同时,也抓住了一个庞大产业的新机遇。
最新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在建轨道线路的城市达到40个,在建里程3892公里,总投资规模超过1.6万亿元。目前我国经历经济转型阶段,发展压力逐步显现,仅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将难以支持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
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北京、杭州、江西、安徽、陕西等多个省市均先后制定实施方案并确定一批示范先行项目。有基于此,社会资本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将大规模参与到新一轮的城市建设浪潮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