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达芙妮关店85家 快时尚开店紧逼

2014年07月22日 08:47    来源: 华西都市报    

2014年7月20日,春熙路达芙妮店低价出售鞋子以降低库存。郝飞\摄

  达芙妮国际(00210,下称达芙妮)近日发布公告,今年上半年核心品牌业务下滑5.5%,关闭了85家店面,其中18家为直营店。

  “在品牌的运营中,有些店运营不理想就会关掉,这也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达芙妮公关总监黄英哲2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不仅仅是达芙妮在关店,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等曾经的本土时尚品牌都在关店,其背后既有ZARA等快时尚的冲击,又有高库存的压力。

  达芙妮7月1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其核心品牌业务(达芙妮及鞋柜品牌)二季度的销售同比下滑2.4%,加上一季度下滑9.5%,整个上半年下滑了5.5%。

  成都达芙妮新品少 销量减半

  7月20日和7月21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达芙妮店,发现新款大大少于往年。

  21日上午,在成都市金牛区蜀汉路的达芙妮店,贴在外墙玻璃上的“夏季清仓”、“大甩卖”字样格外显眼,走进这家店后记者发现,“处理价100-200元”的旧款鞋子占据了大约三分之二店面,新款较少。

  财富又一城地下商场里,达芙妮直营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达芙妮推出的新款产品明显少于往年。”家住成都的小倩以前非常喜欢达芙妮,刚刚大学毕业的她,如今很少逛达芙妮。“上高中时觉得达芙妮的鞋很时尚,现在达芙妮的款式好像总是跟不上潮流,很多鞋子都是过时的款式。”

  记者走访成都市区多个商圈的达芙妮店,除了春熙路上的三家店比较火爆外,其他商圈的门店生意都较冷清,而商场的情况则更糟。

  记者在盐市口华联商厦、大业路的家乐福、财富又一城等商场里分别观察了半个小时,虽然都有4折的打折,但光临达芙妮的顾客并不多,购买的消费者则少之又少。“会新开店,有些店运营不理想就会关掉,这也不是最近才发生事情。”达芙妮公关总监黄英哲2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对于四川地区是否有新开或者关闭的店面,达芙妮方面称需要和相关部门核实和确认。

  “现在来我们店里买鞋子的,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从15岁到50岁”,财富又一城达芙妮直营店的销售人员透露,由于品牌的定位不清,导致去年和今年的销售业绩都不太好,“2012年一个月能有10万元左右的营业额,今年只有五六万的样子。”

  快时尚品牌中国店面已破千家

  不仅仅是达芙妮在关店,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等曾经的本土时尚品牌都在,去库存,精简店面。

  曾经在春熙路上就有4家店面的班尼路,如今只剩一家。根据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发布的财报,过去一年里共关闭了班尼路内地及港澳台的465家门店。截至2014年一季度,其在内地关店388家,占店面总数的10%,营业员也减少了3782人。

  此外,美特斯邦威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在全国拥有直营和加盟店将近5000家,比2012年减少了200多家。不久前,美邦位于王府井步行街的北京最大旗舰店也黯然落幕。年报显示,公司2013年的营业收入为78.9亿元,同比下滑17%。

  相比之下,作为最早在成都开业的快时尚洋品牌,自2009年3月份以来,UNIQLO在成都总共已经开设了15家门店;如今,寸土寸金的春熙路,UNIQLO、ZARA、H&M都抢到了黄金口岸,本土品牌却不断关店来赢得喘息机会。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十大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开店近1000家。其中优衣库新开店82家,H&M 开店62家,gap新开店28家,ZARA新开店18家,MUJI新开店42家,C&A新开店9家,U&R新开店9家。库存过高 供应链体系有漏洞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达芙妮的公告显示:五月份街边店的人流受到广泛地区的暴雨及水浸所影响,拖低了二季度的整体销售。此外,公告还提到,主要经营成本如租金和员工成本的压力,也进一步影响到达芙妮核心品牌业务的经营利润率。

  早在去年,达芙妮就已经在关闭店面了,当年全年店面就减少了50家。今年上半年关闭的数量85已经是去年全年50家的1.7倍。如此来看,达芙妮的关店速度在加快。

  分析人士指出,外来洋品牌的挤压是这些本土品牌倒下的外来力量,但这些本土品牌身上的普遍的弱点,如粗放的经营模式以及管理方式的封闭、企业架构的落后老化、产品品牌构建的缺失、库存过高都是压倒这些本土时尚品牌的内在因素。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称,达芙妮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库存过高,削减库存成为其今年的重中之重。此外,达芙妮供应链体系尚有一定的漏洞,对市场需求把握度不强,造成库存积压过多。虽然在大力推行直营店,但运营情况依然不乐观。

  四川省商业连锁协会会长冉立春表示,不仅是成都,快时尚洋品牌在全国主要城市也在加紧扩张。本土品牌自己的优势,主要在于对国内市场服装消费有深刻的理解,对流行趋势有更接地气,同时,本土品牌本土品牌多年来构建的销售网络资源,更应该善于扩张到洋品牌未企及的三、四线城市。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继高 实习记者张乾 实习生倪亮

  记者手记

  都在模仿却没有去库存的狠劲

  当国内服装鞋类品牌深陷库存之殇的时候,快时尚品牌凭借其以周为单位推新品的节奏,在国内服装市场迅速崛起。毫无疑问,这些年美邦、班尼路包括达芙妮在内的本土时尚品牌,都在学习ZARA、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提高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但如何去库存仍在摸索。

  记者在注意到,相比往年5折促销的力度,今年ZARA的反季促销优惠达到70%,男士标价799元的男士冬季夹克正在以299元的价格进行清仓处理。零售业业内专家认为,处理库存一直是快时尚品牌叫板国内服装品牌的绝对优势,周期短、款式多、数量少、打折狠都是快时尚品牌规避库存的方式。而本土时尚品牌在处理库存上总是犹豫,没有断臂求生的勇气,打折也是试试看,先8折不行再7折5折……然而这种过程只会导致库存越来越多,货品越来越陈旧,最终处理不出去。王继高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