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夏粮收购进入高峰,今年小麦托市收购继续实行“统贷统还”。在各个小麦主产区,像往年一样,作为信贷支持夏粮收购的主力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地方粮食行政部门一道,保障信贷支持,解决农民“卖粮难”。
在政策性收购之外,如何支持市场性收购?为防控资金风险,又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创新?托市价逐年提高,后市影响如何?记者就这些问题赴河北、河南两省进行了深入采访。
量质双增提升资金需求
上午9时,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志信粮食贸易有限公司门口排起了卖粮“长龙”。保定市容城县南张镇南张村农民牛志军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了10亩小麦,平均亩产1200多斤,产量高了,卖粮价格也有所提高。
农发行河北省分行客户一处副处长段永利介绍说,今年河北省小麦开秤价格不仅高于市场预期,而且走高的趋势也较迅速。“今年国家在主产区启动托市收购预案时间较早,小麦价格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趋至托市价附近。”
在河南省,5月30日即公布了最低收购价预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河南省粮食局、农发行河南省分行联合确定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委托收储库点达1087家。截至7月15日,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已累计对315家企业发放夏粮收购贷款374.54亿元,收购小麦307.34亿斤,同比分别增长168%和137%。
多措并举把握收购节奏
在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方面,农发行从总行到各分、支行,针对中央及各地粮食储备增储、轮换资金等需要,全力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作为粮食收购主力的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做到了‘钱等粮’。”河南漯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瑞红说。
在优先保证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需要的同时,支持市场性收购也是农发行粮食收购工作的一大重点。以目前执行市场性收购的河北省为例,农发行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储备小麦轮换参与市场收购,以储备轮换带动市场收购。为确保粮食收购资金的需要,农发行采取了灵活的贷款方式,比如在企业自身有效资产应抵尽抵后,发放信用贷款。
为更好服务收购企业,农发行河南省漯河市分行还对贷款方式进行了优化和创新。在贷款投放环节,该行采取抵押、担保、第三方监管等多种灵活方式,积极支持企业开展收购工作;在库存监管环节,继续推行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模式(即以粮食为质押,到当地工商局办理登记手续,另请专门的监管公司来协助监管库存),实现了支持收购与防范风险的有机统一。
“由银行根据市场的变化控制收购资金的投放节奏,从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企业防范风险。”据农发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长李阁宗介绍,河北省建立了30个价格监测点以及收购价格日报制度,实时监测和分析小麦市场价格走势。
价格补贴化解潜在风险
根据《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标三等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均为每市斤1.18元,比上年提高0.06元。
自2006年托市政策实行以来,小麦托市收购价格一路上涨。对于粮食产业链条中下游环节的面粉加工和销售企业来说,高成本的日子并不好过。
在河北省,“麦强粉弱”现象继续存在。部分面粉加工企业反映,今年新小麦价格的快速上涨已超出了市场承受心理。
针对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已开展粮棉油目标价格补贴(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试点工作,进一步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