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从历史来看,三季度资金面会季节性地收紧,而央行货币政策可能会由于上半年经济数据改善、信贷数据快速增长而在边际上调低“宽松”力度,因此三季度资金面状况相比二季度出现边际“收紧”的风险上升。
本报记者 李光磊
市场资金利率近日再度回升。7月18日,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全线上行,其中,14天与21天回购利率分别上行56.3个和26.1个基点至5.019%与5.031%。而此前一日,交易所1天和7天回购利率大幅跳涨。Shibor各期限整体波动不大,1M期限上行9.6个基点至4.588%。
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央行本周连续两次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8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延续了过去两个月以来的连续净投放操作,但投放的规模较上一周大打折扣。
事实上,进入7月后资金面并未出现宽松局面,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从3.45%上行至3.78%,明显高于上半年的中枢水平。公开市场方面,央行连续9周保持净投放,货币政策并未明显改向,但短期流动性开始有所趋紧。
南京银行(601009,股吧)在其最新研报中认为,导致短期流动性趋紧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巨额的缴准。从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6月底人民币存款增加3.79万亿元,同比多增2.19万亿元,创出2013年3月以来的新高,对应需上缴7000亿元准备金;存款的大幅回升导致7月初缴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数量大幅上升,这也是近期资金面收紧的主要原因。二是外汇占款明显下降。5月央行口径的新增外汇占款只有3.61亿元,几乎零增长,对基础货币的供应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是上市银行集体分红带来的冲击。根据统计,7月上旬建行、农行和华夏银行(600015,股吧)的分红合计1350亿元。
在业内看来,年初以来央行并未如市场预期进行全面放松措施,而是通过对重点支持领域的定向投放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及在总量控制上精耕细作、预调微调,体现了央行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保持货币政策稳定、连贯的意图。
展望7月下旬的资金面,南京银行认为有几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小。自从4月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对于到期的28天正回购一直以部分回收流动性、保持小额净投放为主。截至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已经连续第9周净投放。7月下旬,正回购到期量较小,在此情形下,央行如何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将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第二,银行分红影响基本结束。从银行分红情况来看,往年银行现金分红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截至7月16日,16家上市银行中,除了南京银行未公布派息具体时间外,其余15家均公布了具体时间。从时间表来看,上市银行分红集中在6月下旬和7月上旬。而在7月下旬,仅有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光大银行(601818,股吧)、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和兴业银行进行分红,分红总规模只有300.98亿元,因此银行分红对于资金面的影响基本结束。
第三,财政缴款冲击可能低于预期。根据历史数据,7月财政存款增量一般在3000亿元至6000亿元之间,近三年分别为4592亿元、4274亿元以及6546亿元,三年平均为5137.33亿元。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财政政策明显宽松,财政部在5月底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从6月份金融数据来看,6月财政存款下降人民币3040亿元,降幅大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之前三年同期降幅为1634.67亿元)。这表明政府在年初财政支出增速缓慢之后加快了支出部署。6月份财政支出同比增速高达26.1%,比5月份24.6%的高增速还要高。因此,在财政政策宽松的大背景下,财政缴款的压力可能会低于预期。
第四,IPO打新的时点冲击不可小觑。本周证监会发布了第二批IPO的批文,其中11家公司表示从7月15日启动招股。而从5月份的招股情况来看,由于此前高市盈率受到诟病较多,当前新股发行市盈率普遍较低,因此申购比例较高。而从上市后的表现来看,新股打新不败的神话依旧延续。
基于以上分析,南京银行认为,从历史来看,三季度资金面会季节性地收紧,而央行货币政策可能会由于上半年经济数据改善、信贷数据快速增长而在边际上调低“宽松”力度,因此三季度资金面状况相比二季度出现边际“收紧”的风险上升。一方面,由于公开市场上央行可以操作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由于IPO带来的时点冲击较大,对7月下旬资金面持有谨慎的态度。未来一段时间内,7天回购利率均值水平可能回升到3.8%甚至更高的水平。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展望下周,由于公开市场仅有180亿元正回购到期,杯水车薪的资金供给与较大的短期抽水因素,使得下周的公开市场捉襟见肘,基于稳定货币政策预期和当前货币市场价格,央行祭出逆回购工具的概率大大上升。预计央行会维持公开市场不作为或者小规模短期的逆回购,而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将维持高位稳定,7天回购利率突破4.0%的可能性较小。
如果将视线拉长至整个三季度,陈龙认为,假设当前的货币政策维持不变的话,那么三季度的资金面应该是逐渐趋紧。货币政策方面,在当前外生流动性枯竭、基本面复苏脆弱而风险更需要时间缓释的背景下,央行不可能在货币政策上出现大的转向,但维持稳健紧平衡的货币政策应该是最符合监管的利益。“因此,预计央行在货币政策上还将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下半年会有更多逆回购操作,而降准降息在宏观经济已经企稳的背景下祭出的可能性较小,方向性的宽松可能仍会鼓励。”陈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