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给你最好的海外直投新路径

2014年07月18日 17:01    来源: 华夏理财    

  《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以及有望于近期推出的QDIE 试点方案,都在传达着一个信息,监管层正在逐步放松对于资金跨境使用的限制。国内财富管理机构已在研究直接投资海外的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海外的合法渠道日益拓宽,只需要选择一款自己心仪的产品即可。

  全球化资产配置已成趋势

  “如果说一两年前,客户对于海外投资还处于观望状态,那么现在来看,许多客户已经开始非常认真地考虑海外资产配置这件事情了。”平安信托资本市场部投资总监潘永华对《CM华夏理财》介绍说。

  随着富裕阶层理财观念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将资产配置的眼光投向海外。波士顿咨询公司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中国高净值人士在海外有大约5000 亿美元资产,未来三年中国人的海外投资预计会翻倍。但是由于对海外市场的不熟悉,中国投资者更喜欢实物投资,投资的范围往往限于欧美不动产。

  对于境内投资者来说,以往QDII 是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要渠道。想要在海外购买房产的投资者,需要提前分批购汇,或者通过地下钱庄等灰色地带将资金转移至国外。自2013 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外汇政策出现明显松动,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以及跨境担保外汇管理新规的推出,都为直接投资海外的资管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海外投资的收益水平也比较喜人。以美国为例,中金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1977 年-2013 年近四十年的时间内,美国的房地产涨了23.3 倍,年化收益率为9.1%;美国股市涨了19.4 倍,年化收益率为8.6%。

  “客户如果有一定规模的资金想要进行海外资产配置,以前可能很难,但是现在可以通过多种合法渠道出海进行配置。不管从风险、收益,还是政策角度来看,现在都是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好时机。”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财富研究部负责人孙雅娜说。

  机构争相“出海”

  正是迎合高净值人士资本出海的需求,国内资产管理机构也逐渐将业务重点放至海外投资领域。

  潘永华向《CM 华夏理财》透露:“平安信托目前已与多家知名的海外投资机构合作,可以根据客户需求,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多款金融产品。对冲类、房地产相关以及固定收益类产品都是可以考虑的投资品种。”

  孙雅娜也十分看好海外资产配置的前景。对于今年的海外市场,她重点看好欧美股市、美国地产,以及为客户提供投向以上标的的相应产品。

  而嘉实基金继可以帮助个人投资者直投海外的“外汇通”业务之后,近期将推出针对阿里IPO 的团购打新服务,投资者想要参与,可以通过嘉实基金定制账户来实现。

  针对6 月1 日起实施的《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中融信托创新研发部认为:这为信托公司境外投资和吸引外资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具体可以采用“信托公司通过境内设立有限合伙基金,再将海外募集资金以外保内贷形式投资国内市场”的操作模式来实施。不过具体操作层面上,中融信托尚未有进一步的动作。

  资金出境的N种渠道

  种种迹象已经证明,现在正是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好时机。对于境内投资者来说,目前有哪些合法渠道可以投资海外市场呢?孙雅娜介绍说:“目前境内个人投资者可以投资海外的合法渠道包括QDII、QDLP 和即将推出的QDIE。”

  其中,QDII 产品最为中国投资者所熟知。而所谓QDLP是上海自贸区去年底实施的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首款QDLP 产品“鸿鹏1 期”的资管计划已于今年3 月完成募集,其投资方向正是此前获得上海QDLP 资格的城堡投资(Citadel) 旗下旗舰对冲基金-由基金经理CitadelKensington 管理的近80 亿美元多策略基金。该款QDLP 产品的认购起点为600 万元人民币。

  有望在下半年推出的QDIE,与QDII 有限的投资标的不同,投资范围会更为广泛,包括了非上市交易的股权、实物等。此前,深圳金融办副主任肖志家透露,QDIE 试点方案已获国家外管局同意,将于近期推出。

  上述三种方式,都可以让国内投资者通过购买国内金融机构发行的相关产品,实现投资海外的目的。在选择时,孙雅娜建议投资者选择自己信赖的、具有一定实力的发行机构。“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客户和海外资产管理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此外,海外的投资品种非常发达,客户可以参考国内发行机构的建议选择投资标的。以我们投资海外房产的一款产品为例,在众多的品种中,基于我们的研究,最终选择商业地产作为投资标的,是因为我们觉得它比住宅收益更为稳健一些。”

  潘永华也提醒投资者:“海外的产品基本上都不承诺保本,这是国外产品的常态。如果真的有一款国外产品承诺保证收益,那投资者一定要注意它的宣传是否合适。对于一个想走出去的投资者来说,他先要了解海外产品的这一基本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投资。”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