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微刺激“助中国经济回暖 窄幅波动或成常态

2014年07月16日 14:1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 周锐)在官方密集“微刺激”政策的提振下,中国GDP增速在二季度出现反弹,各项经济指标也呈现出向好态势。

  相关专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政策效果显现存在滞后性,系列“微刺激”利好未来还将持续释放,这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在“下半场”继续保持平稳。但考虑到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性和周期性的下行压力,未来GDP增速或继续呈现出窄幅波动态势。

  中国经济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中国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消息称,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69044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同比增7.5%。环比看,二季度中国GDP增2.0%。

  在经历了GDP创出近一年半新低,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同步回落的一季度后,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6日一连用了五个“稳”字概括中国经济在上半年的表现。

  他表示,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是表现在五个方面。增长趋稳:上半年中国GDP增长7.4%,其中二季度增长7.5%,比一季度加快了0.1个百分点;就业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700万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增长1.8%,增加307万人;物价基本平稳:上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2.3%。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基本上是在1.8%和2.5%之间相对运行;农业稳固:农业生产上半年形势还不错,夏粮丰收,增长3.6%;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中国总理李克强稍早时候在和企业家座谈时也曾强调中国经济增长仍在合理区间。他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负重前行、迎难而进,在形势错综复杂、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各方面包括广大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过奋发努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预期向好。

  “微刺激”推动经济增速反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GDP增速二季度的反弹是官方系列“微刺激”的产物。

  从为小微企业减税的“减法”到提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法”;从列出“菜单”吸引民间资金“稳投资”到简化程序助力企业“稳外贸”;从布局立体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到出台调整重点产业布局相关政策措施。

  国务院过去半年密集出招,打出政策“组合拳”。据统计,仅二季度,国务院就累计出台了20余项重大政策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盛来运16日表示,官方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彼此相互关联,既是促改革的政策也是稳增长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跟结构调整结合在一起。这些政策既利于当前又利于长远。

  “政策的效应应该说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从二季度和6月份的情况来看,政策效应正在显现”,盛来运以6月份各项经济指标为例分析说,6月份中国PMI指数达到51%,连续4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止跌企稳,1-6月份增速为17.3%,比1—5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工业也在回升回暖,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5月份提升0.4个百分点;同时还有相关一些指标,发电量、货运量二季度的时候都有一些积极变化,“所以我觉得这些变化说明中央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有效的,以后一个阶段工作的重点是要抓好政策的落实”。

  经济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

  伴随着中国GDP增速的反弹,中国经济是否将就此步入提速轨道受到各方关注。今天发布会上,记者们向盛来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底部是否已经出现。

  盛来运表示,虽然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国民经济出现总体平稳的态势,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当前的形势还是比较错综复杂。传统产业的调整,这种阵痛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经济中间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刘元春也强调,相比于政策引导的回升,中国经济向下的压力具备结构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因此经济波动的压力还比较大。

  刘元春预测说,伴随着此前系列“微刺激”政策效果的持续释放,中国经济在三季度有望继续保持回暖态势,但外贸和房地产两个领域的不确定性,让中国经济在本年度的第四季度面临较大挑战。

  刘元春分析说,在国外,伴随着美国货币政策的逐步常态化,其对新兴经济体的新一轮冲击将在四季度开始显现。而欧洲货币宽松等影响也会在四季度显现,这无论对于进出口还是资本流动都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国内,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其调整路径有可能在四季度开始显现。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刘元春表示,官方未来料保持当下“微刺激”的节奏进行对冲。不过他提醒,要对冲这种不确定性,关键是加大预调和微调,强化市场预期引导,而非简单的加大刺激力度。

  增速窄幅波动或成常态

  虽然中国经济在过去两个季度经历了从创出新低到全面回暖的变化,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对中新社记者分析说,从更为长期的走势来看,中国经济表现的相当平稳。

  他分析说,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GDP增速最高达到7.9%、最低探至7.4%,持续在0.5个百分点内窄幅波动。

  潘建成指出,在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期、此前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的长期趋势是温和回落。在这个特点下,经济增速的短期波动不应该是研判中国经济的关键,观察中国经济的主要视角应该放在经济结构是否优化、系列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等问题上。

  在此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提到过这一新的变化,他在一次调研中表示,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

  在潘建成看来,“新常态”其实暗含了三层含义,“常”字意味着这个状态是正常的,而“常态”则说明这个状态不是一个短期现象,“新”字则是和以往的常态相区别。

  他分析说,相比于过去增长速度比较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的态势,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增速可能会慢、但同时结构会逐渐优化、产出效率会提高。

  有基于此,潘建成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窄幅波动的可能性比较大。判断增长率是否合理的标准也不再只是速度这一项指标,而要综合就业、环境资源、收入分配等一系列的多重目标来分析。

  宏观调控保持定力主动作为

  在新的经济常态下,中国宏观调控未来也将呈现出新的特点。

  刘元春分析说,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此前刺激政策所引发的房地产和产能过剩等后遗症,中国经济的结构也在持续变化中。

  刘元春强调,面对多重因素导致的经济变化,宏观调控就需要有一定的定力。不能简单用需求管理的刺激来对冲结构性的变化,而是要立足于改革,重构增长基础。

  不过,保持定力并不意味着对经济放任不管。刘元春表示,未来的调控必须防止短期的临时性因素导致市场产生悲观预期从而诱发经济过度调整,因此在强调区间管理的同时,也必须强调预调和微调。

  不过考虑到现有政策效应的逐渐释放,潘建成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他表示,过去半年中国官方出台了系列政策,市场要理解、接受、作出反应总会有一个过程,因此,这些政策成效有望在下半年逐渐释放,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保障。(完)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