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1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整体来看,6月中国货币供应量明显超预期,而社会融资规模也较上年同期翻番。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8万亿元;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4.7%,明显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提升13.5%。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7.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初步统计,6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9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多9,370亿。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则为3.99万亿美元,与市场原先预计的3.98万亿美元。初步统计,2014年6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9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多9,370亿。另外央行公布的其他的数据也可以显示显示,像6月末人民币的贷款余额达到77.63万亿元,今年的1-6月社会融资规模10.57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5.74万亿元。有评论认为,社会融资规6月增速则较快,或许是各种刺激政策落地的结果。存款数据6月末同比多增则高达2.19万亿。导致M2绝对量和同比增速大增。14.7%的M2增速超过预期,背后原因是之前宽松刺激政策释放的资金转化成存款。经济之声的特约评论员林耘对此作出分析。
林耘:基本同意以上一系列的判断,从5月份到6月份中央出台相当定向的有针对性政策。整个6月份央行的逆回购,比如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动作比较多,微刺激的政策出台也比较频繁,同时定向降准使得整个市场资金面相当宽松,而财政加杠杆之后带动需求,也使得企业愿意融资。融资之后,初期阶段可能又会回流,转变为就是存款也增加,贷款也增加,社会融资也增加,M2也增加,等等这样的状况。判断这个现象是持续的,目前还是阶段性的现象,要留出一点余地。另外,去年的6月份央行在回购流动性在加强市场监管。当时的市场基数会低一点,资金链的状况会紧一些,导致同比的数据可能会有所放大的现象。总体来讲6月份经过一系列主动引导之后还是形成了比较好的局面,但同时货币总量是比较大的,M2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20万亿这样的规模,而外储整体量的规模也要再上一个台阶。现在已经逼近了4万亿美元这样的规模,对于央行的调控水平还是比较严峻的考验。
经济之声:考验比较严峻,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增速也超出预期,高于5月的数值。央行数据显示,6月份新增贷款人民币1.08万亿元,同比多增2165亿元,也高于市场预期的9550亿元。交通银行作出分析,6月新增贷款较多,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实体经济运行向好,还有央行逆周期操作意图逐渐明确,另外就是定向降准使得银行的信贷能力增强,综合这种种分析,是不是意味着随着经济的企稳,社会潜在的融资需求上升,而稳增长政策的落实也让银行更多资金开始流入到实体经济?
林耘:对,6月份新的政策变化是比较频繁,产生了叠加效果。对一些特定的行业,中央有一些政策加以扶持,这样的话,会使得企业对未来判断会趋于乐观,储备资金。从银行方面也看到定向的降准,后来存贷比的这种调整,确实使得银行有能力或者有愿望来增加它的贷款。因为银行毕竟还是靠存贷差来过日子,所以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会使得6月份整体的数据还不错。但同样要小心,这些资金会不会存在空状的现象。假如说经济回升的势头不连贯出现摇摆,企业依然有可能会比较谨慎,可能会把钱先存起来,会回流到银行的存款里。还需要在调结构上面有比较大的动作,需要在调结构的同时,形成一些新的增疑点,还不能够简单的靠量化宽松或者定价完全宽松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存在平衡的问题。未来的3个月时间里,地方的债务平台、企业的周转,房地产在近期表现还是相当的摇摆,也会对经济的融资需求形成制约。
经济之声:您刚才还提到一个数据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则为3.99万亿美元,与市场原先预计的3.98万亿美元。外储余额逼近4万亿美元,意味着什么?
林耘:意味着从中国来讲,进出口方面所形成的贸易顺差还在继续。另外,中国依然还是相对有吸引力这样的投资国。外汇储备的形成,依然是保持惯性。外储的储备方面目前找不到特别有效的化解风险、保持增值的途径。我注意到刚刚召开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当中强调,中美之间的这种双方互相的开放现场,未来外储的储备方面可能在投资方向上面会拓展一些渠道,不用过多依赖于美债这种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