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保基金到底赚了还是亏了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一边是审计署说社保基金去年亏了175 亿元,一边是社保基金理事会说去年赚了685 亿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到底该听谁的呢?
对社保基金来说,套用哈姆雷特的名言:“赚了还是亏了,这是个问题。”
盈利VS亏损到底该听谁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近日审计署公告称,2010年到2013 年全国社保基金自营指数化投资组合亏损共计69.53亿元,其中2013 年亏损14.7 亿元。公告还显示,2013 年年底,社保基金理事会未按规定对6 只禁售期满的转持股票计提减值准备,少确认减值损失103.02 亿元。
作为全国老百姓“养老保命钱”的社保基金居然亏了这么多钱,舆论瞬间炸开了锅。不少人纷纷质疑,从2010 年至今,由于股市持续低迷,一些人为了“救市”,纷纷鼓吹社保基金应该加速入市,“挽狂澜于既倒”。如今股市没有扶起来,社保基金先遭殃了,因此纷纷要求社保基金减少甚至不允许投资股市。
但几天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的年报却显示,2013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685.87 亿元,投资收益率为6.2%,远远跑赢同期2.6%的通货膨胀率。溯及既往,从2000 年成立至2013年底,14 年时间里,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更是高达8.13%,也跑赢了同期2.46%的年均通货膨胀率。这一下子就让看官们傻傻分不清楚了:一边是审计署的权威公告描绘出的“败家”形象,一边又是社保基金发布的光鲜亮丽的年报。那到底谁在说谎呢?过去这些年社保基金究竟是亏了还是赚了呢?
亏损原因1:股市不给力
其实仔细看下新闻不难发现,双方都没有说谎。社保基金理事会发布的喜报针对的是整体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而审计署所说的亏损只是社保基金中的一部分——自营指数化投资部分。
在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中,存款、国债等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相对稳定,不太可能发生巨额亏损的情况,有波动的损失一般都来自股市投资部分。但正因为股市投资有风险,而老百姓的保命钱却受不了风险,经不起折腾,所以才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可如果不投资股市,光靠存款和国债收益,社保基金又很难长期跑赢通胀。更何况对社保基金而言,跑赢通胀只是刚及格,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和养老金缺口的不断扩大,社保基金必须要获得更高的收益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个两难问题要怎么破呢?
此题何解:借力外脑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在世界上,关于社保基金应不应该投资股市是有争议的。美国的社保基金只能买内部发行的国债,不允许买任何可交易证券。以智利为代表的国家,社保基金可以投资股市。”
事实上,之所以美国《社会保障法案》对联邦社保基金有着严格的投资规定,其只能投资本息有保障的固定收益产品,是和美国老百姓的养老规划中已经形成“三条腿走路”的局面不无关系。即托底性质的政府养老金(联邦社保基金)、增强性质的企业养老金(如401K 计划为代表的企业年金)和补充性质的个人养老金(商业性养老保险等)都已十分健全。因此,美国完全有条件将这三大养老支柱的风险偏好划分开。即政府养老金无需获得太高的收益,但也绝对不能亏损;而401K 计划和商业养老保险的投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投资者自己手上,投资股市不受限制,以期通过承担相对较高的风险,获得更好的养老金投资回报。
如今在美国,老百姓的养老金储备中,只有10%是政府养老金,90%的资金是靠另外“两条腿”提供的。而中国却恰恰相反,目前的退休人群中,90%的养老金都靠政府提供,仅有不到10%的资产是自己有意识地在工作时通过筹集企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获得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中国老百姓尚未形成养老不能靠政府,自己为自己筹备养老金的理财意识;另一方面和企业年金过去这些年推广缓慢也难脱关系。这种现实局面下,就给政府的社保养老金造成了更大的保值增值压力。
因此董登新指出,“客观地讲,在建立完善的问责和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如果能够一方面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通性,另一方面能够保证资金增值,社保基金还是可以投资股市的”。
而欧美各国的经验证明,像社保基金这么庞大的资金规模,借助指数基金投资股市是最好的办法。一是因为指数基金可以高度规避非系统性风险;二是因为被动跟踪投资可以大幅降低交易和投研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基金回报的潜在空间;三是指数化投资一目了然,可以有效规避内幕交易、老鼠仓等道德风险。另外,在海外成熟市场,指数基金的长期投资回报往往能战胜市场上大部分主动型的股票型基金。
然而,近年来我国社保基金的指数化投资效果欠佳,原因在于:一是A 股指数长期“俯卧撑”不给力,指数基金与主动型基金的PK 中占不到什么优势;二是与海外成熟市场的社保基金习惯借力外部指数基金或委托投资指数化产品不同,虽然我国社保基金中也有部分资产交给专业的基金、券商、PE,乃至海外的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委托投资,但大部分资金依然是社保基金自己经营。审计署提到的将近70 亿元的亏损,正是这部分自营指数化投资。
A 股市场近年来结构日益多元,单单是指数化投资的创新理念和新产品也是层出不穷,指数化投资越来越从过去的傻瓜投资变成一种比主动型基金更复杂的投资模式,不少创新型指数基金在大盘指数下跌的环境下,依然能取得不错的正收益。而社保基金的自营指数化投资却依然死板地追溯着上证50指数等传统大盘指数。过去几年,这类指数产品的市场有效性和设计合理性却饱受质疑。可惜在指数化投资领域,社保基金却始终不愿借助外脑,自力更生却换来巨额亏损。
事实上,即使在大势不好的2013 年,社保基金中的股票投资依然实现了205.57 亿元的收益,投资收益率6.73%。对比自营指数化投资的亏损,我们不难发现,社保基金在股市中主要的盈利模式依然来自“国家队”的规模和信息优势,从个股投资中获得超额收益,但到了正儿八经的指数化投资领域就怂了。
可见,摆在社保基金面前的无非两条出路:要不放弃虽然更加规范却吃力不讨好的指数化投资组合,要不就是请更专业的外脑来帮忙打理这部分投资。
亏损原因2:管理不到位
除了自营指数化投资的巨亏受到质疑外,更让外界感到“不可饶恕”的是管理上的人为失误和疏忽所导致的亏损。
审计署公告披露,在去年总共175 亿元的亏损中,有不少是缘于一些管理失误,包括部分协议存款办理不规范,致使利息收入减少1.65 亿元;对减持H 股收入获得的港元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或结汇,因港元汇率下降导致汇兑损失9287.97 万元;此外,还包括社保基金会基金财务部在研究拟定协议存款方案时,因决策不当,造成少收利息380 万元。
尽管与几十亿元的投资亏损相比,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亏损只占极小一部分,但却是社保基金亏损中真正的硬伤所在。
此题何解:公开透明
协议书超期,资金被挪用,没有按期收回协议存款,支付利息没有达到最初协定的利率,这些都是导致社保基金损失的原因。对于这类操作不规范造成社保基金的损失,董登新指出,必须加以规范。
董登新表示,社保基金投资亏损情况到底如何,一直以来都没有详细的数据披露,没有具体的年度报告披露。社保基金会披露的年报对于各种投资都是综合披露,股市上的投资披露信息过于简化,投了多少,买了哪些股票,收益多少,托管方是谁,这些都无从考证。“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年报太简化,一年一次,披露信息太少,年报格式都是千篇一律,文字内容差不多,就像填空一样,换几个数字就行,应该进一步细化。此外,对社保基金的监管要跟上来,建立问责机制,加大独立的外部审计。每年的报告应该先给国家审计署审计,及时审计人为方面造成的损失,之后再进行披露。”董登新说道,“尤其对股市投资托管方,应该建立约束机制。托管收费应从投资收益中提取风险准备金,而不是从托管方的佣金中提取,这对托管方没有太大约束。”
还有专家指出,针对社保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出台更加细致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相关法律。在法律约束下,社保基金的投资项目、管理主体和责任追查等就有了稳定的制度支撑。依法确定社保基金的入市条件和程序,明确各方的义务和责任,才能让投资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说到底,就是要提升社保基金资产配置和风险的公开透明度,让所有老百姓一看就能明白:这部分亏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市场原因还是管理原因?如果是市场原因,应该如何改进投资方式,今后尽量避免这类损失;如果是人为管理原因造成的,那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如何追责和处罚。
事实上,在审计署的公告最后,也给解决社保基金亏损问题提供了类似的建议:社保基金会应研究构建面向市场、公开透明的信托贷款项目选择程序,提高投资管理水平,明确利率调整的权限、责任和流程,探索建立存款招标制度,逐步采取委托投资的方式进行指数化投资,并建立监管分离制度,设立统一的投资信息管理平台。
相关链接
社保基金都能投资哪些产品
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企业债、金融债投资比例不低于10%,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投资比例不高于40%,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投资比例不低于50%。总体来看,可以把社保基金近似地看成是一个投资风格偏于保守的偏债混合型基金。
名词解释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许多人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混为一谈。
其实社会保险基金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五险一金”的统称。而本文所提到的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统筹运作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并交由专业的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将来一旦地方养老金出现严重缺口,将从社会保障基金中统一下拨进行弥补,保障退休人员利益。
因此这个基金中,除了有企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中统筹管理的一部分外,还有国家给予的各种财政补贴和拨付,包括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或转持的方式划入的股权资产或现金、中央财政拨入公益彩票金等各种来源。可以被看做是养老保险中的“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