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安全事故”虚惊一场 马云收购恒生电子悬念几何

2014年07月08日 11:24    来源: 中国网     邹光祥

  中国网财经7月8日讯(记者 邹光祥)恒生电子(600570.SH)遭遇了一场虚惊,这家因贴上马云标签的公司正在接受市场越来越严苛的审视。

  大事故往往都是由小问题引发,即便像恒生电子这样的金融IT老牌公司也遭遇了“新问题”。尤其是在被马云收购后,恒生电子的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

  7月6日,有媒体发表题为《恒生电子投管系统被曝大事故 马云收购或生波折》的报道称,6月27日,恒生电子O32投资管理系统出现重大事故,多家使用该系统的金融机构无法正常下单交易,其中信托(受托阳光私募)影响最为严重。

  一次偶然的、突如其来的交易软件事故曾经让光大证券遭遇重挫,不仅相关责任人被重处、一些创新性业务被暂停,公司更是收到证监会高达5.238亿元天价罚单。所以,当市场传出恒生电子惹火上身后,各方的紧张情况由此可窥见一斑。

  在这篇文章中,爆料人称,据其了解到的情况,吉林信托受影响最严重,受托的阳光私募全天都未能正常参与交易。此外,中信信托、中融信托等也受到不小的波及、爆料人称,O32投资管理系统出现重大事故,和马云控股的浙江融信收购恒生电子、浙江融信团队进驻恒生电子这件事密切相关。浙江融信的人马开始进驻恒生电子,导致公司在管理上、后续服务上出现了问题。

  “这两年恒生重市场,轻技术;重跑马圈地,轻后续服务,交易系统出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该文记者在文章最后说。

  “如果说‘光大8.16事件’是因为交易软件出自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提供商,且公司在使用前未能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的话,一旦像恒生电子这样的主流金融IT服务商也出现问题的话,将会导致更大的系统性灾难”。7日,北京一家公募基金的投资总监对记者表示,“光大8.16事件让机构颇为警觉,其在交易软件的选择上不再贪小便宜,对安全、稳定可靠有了更多的期许。所以,当媒体曝出恒生电子出现大面积交易出错后,所有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所幸这只是虚惊一场。”

  受到影响的不仅是市场,还有恒生电子。8日,恒生电子就此发布澄清公告称,媒体报道的主标题与正文通篇报道中提及的O32投资管理系统在6月27日运行正常,公司未收到任何客户的投诉。

  恒生电子在公告中指出,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三家信托公司使用的是“恒生资产管理系统3.0”(以下简称“资管系统”),而非媒体报道中提到的“O32投资管理系统”,属于没搞清事实,张冠李戴。

  公告还表示,经过恒生电子仔细核查,媒体报道所述的三家信托公司的资管系统在6月27日并未发生由于程序缺陷导致的异常。这三家信托公司业务运行正常,恒生电子也并未收到任何相关客户投诉。其中中融信托的资管系统由于在增加多个分仓转换机的情况下、与第三方杀毒软件实时扫描产生兼容性冲突,导致短时间性能故障,公司已于当日上午及时

  协助客户进行了故障排查和处理,系统恢复正常。除上述外,期间未发生其他客户申报资管系统故障的问题。

  “光大证券的惨痛教训让我们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和疏忽,这样的事故绝不允许重演。”上海一家资产规模千亿级的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必须承认国内的金融IT系统所承载的交易量的规模巨大,金融IT系统上执行的各种业务,其复杂程度在全球都是第一的。特别是近年来量化交易的冲击,对金融安全和系统带来重大挑战,目前这一挑战前所未有、更加紧迫。”

  “在媒体对‘恒生电子交易系统出现问题’公开报道后,我们第一时间要求公司核查并公告情况。”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恒生电子的个人投资者称,“作为市场人士,我们深知交易软件的安全可靠对市场的极端重要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投资者十分看好‘去IOE’背景下金融IT业的巨大市场空间。作为市场领头羊,我们希望恒生电子摒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扎扎实实做好技术研发和市场服务,经受严格的市场检验和测试。”

  对此,恒生电子公开回应称,作为目前国内领先的金融IT开发厂商之一,公司不会只重视市场而轻视技术,技术与市场都是公司极为重视的战略事项之一,公司注重长远的发展规划,努力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与服务水平, 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股东创造更好的回报。

  站在风口浪尖,恒生电子目前遭受了巨大的压力。接近恒生电子的消息人士指出,自马云收购后,市场一直质疑其收购的动机和对市场可能带来的类似“垄断”。目前,这一交易仍在履行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

  “相信浙江融信(马云为实际控制人)对恒生电子的收购最终会获得商务部的放行。”上述消息人士称,“必须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去看待金融IT业,这是金融业的核心和命门,我们理应将这个核心和命门掌握在自己手中。”

  “光大8.16”事件让中国金融交易的软肋充分暴露,也使得各类投资机构在选择交易软件时更加小心翼翼。在金融业去“IOE”的背景下,谁将引领中国金融交易软件产业走出过往的阴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越来越高频、复杂和程序化的交易,投资的安全、高效、稳定和相关数据的保密成为不二选择。而如何锻造一把金融交易的利器,成为包括恒生电子在内的众多国内企业的一道艰深考题。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