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金十条”),其中包括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以及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重要内容。
在“金十条”下发一周年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湖南调研采访发现,目前湖南银监局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建设。其中,湖南浏阳市的农民通过评级信用在当地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实现10万元以下的信用贷款随借随还。
湖南银监局局长李赛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引导金融支持县域特别是不发达县域经济?就得发展扎根于当地的小型金融法人机构。从现实情况看,这些机构也的确在当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搭建农户信用体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湖南浏阳农村商业银行大瑶镇支行注意到,该支行的小额农贷专柜围满了前来贷款的农户,据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介绍,村民持有户口本、身份证和农户贷款证就可以在柜台申请贷款,两三天内就能拿到资金。而该行能为农户推出便利的小额农户授信贷款,正是因为已搭建了农户信用体系。
据浏阳农商行董事长罗成林介绍,小额农户授信与信用村、信用证的评定相挂钩,目前该行有615个从业人员,只有183个贷款经理,每个客户经理管理贷款户数平均超过400户,在乡里多的达1700户,能够这样与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密不可分。
记者了解到,浏阳农商行建立了由政府主导、银行联动、村组推动、农户参与的“地毯式”小额农贷授信机制。目前浏阳市共采集农户信息29.13万户,评级授信近23.91万户,发放贷款证或卡21.05万本,凭证放贷51912户,累计金额35.27亿元。
除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推动外,地方政府的协助也提高了当地信用体系建设的效率。浏阳金融办主任刘毅敏介绍,浏阳市政府突出农村和小微信用体系建设,从1999年开始,以清理整顿农村基金会为契机,对借款不还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其中公务员借款不还款要停职或者通过扣除工资来还款。
通过十几年信用环境的创建,评选了142个信用村,再对信用村进行评级。同时,将信用环境建设纳入市级对乡镇硬性考核目标;并且,对评为信用乡镇、村都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此外,该地还成立了不良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林权登记平台,为用户提供确权、发证、抵押、评估等一条龙服务。
“一个村子贷款收不回,该村就会形成不良率,如果到期收回率低于85%就取消该村的评级授信,取消对该农村的信贷投放;并且,评定信用村有五个星,每个星有5%的利率优惠,如果评定为信用村,第二年申请到两个星就降到145%(按照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最高上浮150%),依次递减,最低可以降低到125%。”罗成林介绍说。
在罗成林看来,任何一种贷款形式,其降低风险最主要保证仍然是农户的诚信度,因为即使抵押贷款出现风险,受抵押房屋在当地处置也有一定难度。
将推进农合机构改革重组
李赛辉介绍,近期湖南银监局联合省联社制定农合机构产权制度改革规划,计划在2~3年时间的里,基本完成辖内农合机构的改革重组工作。同时,围绕提高农村金融竞争性和充分性,加快发展培育村镇银行,大力推广“一县两行”(即一个县城一家农商行,一家村镇银行)。目前湖南已开业农商行28家,村镇银行29家。其中湖南宜章县 “一县两行”推进较早。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宜章农商行贷款余额达22.7亿元;宜章长行村镇银行贷款余额为3.87亿元,两行两年合计增加贷款10.84亿元,占同期全县贷款增加额的72.4%。宜章县域存贷比为38.1%,而宜章农商行和长行村镇银行存贷比分别为61.7%和58.3%,高出23.6个百分点和20.2个百分点,说明两行在当地对金融实体的支持力度较大。
据宜章县县长王建球介绍,上述两行2013年纳税金额占全县金融税收的80%以上,占全县地方税收总额的4.9%以上,而且上述两家银行的主要存款都是用于当地放贷,地方法人机构在支持县域经济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可见一斑。
在上述金融机制支持下,宜章县地方特色产业也得到了发展,提升了品牌。例如宜章农商行重点支持该县有竞争力的78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进行设计改造,目前烟花爆竹产业已成为宜章县难度地区老百姓的增收致富产业,78家鞭炮企业解决当地劳动就业近3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据王建球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因为农业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太强,涉农贷款不应受规模限制;同时,由于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在税收上也希望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总量和结构的问题,不否认总量控制的意义,而且贷款规模过大对整个经济影响不好,在总量控制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结构优化,将资金调到应该调的地方去,不能让小企业获得资金更难。此外,调控的透明度也需进一步提高。
《《《
相关新闻
河南部分村镇银行资金寻出口筹划网点再下沉
在农业大省河南,自去年“金十条”下发后,河南省银监局及相关监管部门也在加紧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相关工作。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除了通过银行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外,河南省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已发行了百亿规模的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而个别村镇银行却在寻找贷款资金的出口,为此将采取下沉网点的举措。
已审批小微专项债100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研发现,河南银监局主要通过优化信贷结构、推荐银行业务创新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落到实处。
目前郑州银行已成功发行了5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洛阳银行5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已完成批复;同时,郑州银行还预计将发行50亿元三农专项金融债。
郑州银行相关人士介绍,去年发行的50亿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共支持了3000户小微企业,该资金募集成本与银行间市场募集成本相比略低,但比银行存款利率略高。发金融债需要一定的资格,专项的金融债有长期的资金来源,而且波动较小,在资金安排上更有计划性,可以支持了小微企业,同时还有一些利润。
另外,村镇银行在当地赢得老百姓认同,并迅速带动了存款规模的大幅增长,但同时,个别村镇银行的贷款去处却成了行长的难题。
中牟郑银村镇银行由郑州银行联合中牟县域民营企业和48名个人股东发起设立,2009年正式挂牌。到目前为止,其存款余额超过54.75亿元,贷款余额仅为27.01亿元,资产总额近60亿元。该行行长李贵福向记者介绍,村镇银行就应该在村镇服务,如果不在本地走出去就会失败。现在该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出口问题。
河南银监局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村镇银行用于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要大于70%,资金不能出本县域、不能用于购买理财、信托产品,只能存于当地的同业机构,主要还是为了强化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
李贵福告诉记者,该村镇银行也到转型期,网点要下沉到乡村,每个乡镇都会社区化,每个社区都要有网点。现在是存款多、贷款少,存贷不合理。因为经营时间短,客户经理年轻化,对贷款的风险度把握还不是很到位,网点如果一旦下沉,资金需求量就会很大,而农民经营、种植都在升级。
产业链给银行带来机遇
河南伊赛集团位于博爱县,目前是集养殖、饲料加工、屠宰、牛肉加工等一体化的集团公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他们将基地牛棚租给农户,帮助农民从全国其他地方买入小牛,当农户将牛养大再回收,并签订价格协议。在这过程中,伊赛集团为农户做信用担保,每个农户每年可贷款120万元,这使农户每年的收入从几万元提高到10万元以上。
上述贷款模式是焦作商业银行修武支行创新的模式,据了解,由于牛价今年稳中有涨,现在当地其他银行也在效仿发展这种类产业链贷款模式。
在上述贷款过程中,银行除了在养殖场可以观察到农户养殖情况外,在银行内部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到养殖场的相关情况,保证了贷后管理的实时性。
此外,对于轻资产等科技创新性小微企业的发展,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已与中国银行等几家银行开展合作,通过一定的平台帮助银行做贷后处理。
记者在调研中还发现,河南省同样在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邮储银行河南分行与该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联手,持续开展“信用村”“信用市场”和“信用户”等评定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评定新用户20多万户、信用村32000多个。
李贵福表示,小微企业最多看3年,中型企业看5年,国有大型企业看8年,县域小微企业看当年经营情况就行,如果在贷款过程中发现企业出现问题,就会快速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