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政府“看得见的手”要为棚户区改造工程加一把推力,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在这关键的时期迈出坚实一步,而且这一举动作为“样本”,无疑也是要为政策性银行改革提供思路。
国家开发银行昨天宣布,国开行住宅金融事业部筹建申请已经获得银监会正式批准,这标志着由国开行成立专门机构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国开行成立住宅金融事业部,是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用个形象一点的说法,这就是要抓住资金保障的“牛鼻子”,对于我国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困难,健全住房保障和住房供应体系,让困难民众早日“出棚进楼”,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今年4月2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由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专门机构,实行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那么您来给我们解释一下,国开行筹建的“住宅金融事业部”它会采取一个什么样的运作模式,钱从哪来钱又怎么投出去呢?
向松祚:棚户区改造是本届政府着力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在还这个欠账。其实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棚户区是怎么来的,它是过去几十年,建国初期以一些老的厂矿区所遗留下来的,有很多现在是第一代工人,第二代工人,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可能有的还住在这里面的,有的条件是相当的艰苦,这也是为什么棚户区改造提到国家重大民生工程的高度。
这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因为棚户区改造不可能走商品房模式,由开发商去改造,然后去卖给棚户区的居民。棚户区的居民本身收入非常非常低的,甚至有的是极困难的居民和老百姓,他们实际上拿不起这个钱。所以这个棚户区改造核心是政策性金融话题,就是不可能从里面赚大钱。
另外就是市场化运作,就是市场资金情况比较好的时候比较宽松的时候,可能比较容易的发出去,发出去的成本比较低。但是如果资金比较紧张,债券发出去的成本就比较高。因此,确保我们的资金要有来源,而且同时要让投资者,比如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能够得到市场化的收益。
这里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解决,如果说市场资金成本很高,国开行的住宅金融事业部发债成本比较高,它还本付息能不能得到保障,这可能还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它核心的原则是市场运作和保本微利,这两个是最重要的。
在4月3号国家开发银行明确宣布组建成立住宅金融事业部专职服务棚改及城镇化之后,4月8号,国开行董事长胡怀邦就已经在国开行视频会议上要求全行“要加快住宅金融事业部的组建工作,抓紧完成事业部筹建方案报批,为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机构保障”。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认为,这个对于棚户区改造工作应该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叶檀:棚户区改造跟土地依赖症是密切相关的,按照现在这样的模式改造下去,地方政府的负债会越来越大,而且对于土地的危害也会越来越深。国开行介入这一领域,它原先的规模是比较大的,此前提出来希望建立一个的住房政策银行,而现在是以住宅金融事业部的方式来做,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是第一步。其次,它做了之后就介入这个市场,不以盈利为目标,它的初衷是在建立棚户区改造提高民生的同时,逐渐把地方政府从现在的土地财政里面解套解出来。否则的话,就是一个死结,是非常难解的。
那么之前我们也在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的讲话当中看到,在审计当中对于一些保障性安居工程还是有一些资金方面的使用的漏洞。那么现在国开行筹建住宅金融事业部,以此来缓解棚改资金问题,能否杜绝资金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国开行参与棚户区改造又有哪些难题值得关注?叶檀这样分析:
叶檀:地方政府因为是各个地方的政府,我们的监管成本是比较高的。而地方政府在挪用的时候可能比较隐讳,它认为它并没有挪用,比如它介入到商品房或者是商业、物业这些领域,它觉得它是为了棚户区改造,去筹集新的资金。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政府确实通过棚户区改造的项目,然后进行利益输送,这个也会存在。所以,监管的成本是非常的高,这也是地方政府指导棚户区改造的非常大的难题。
国开行介入这一领域,它的难题是效率问题。国开行是一个政策性银行,目前为止,它的负债资产的规模都是越来越大。这说明国开行在不断的发债来膨胀自己的规模。有很多的地方都希望得到国开行的廉价资金,政府以非常大的代价扶持起国开行,希望国开行能够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现在的棚户区领域可以起到顶梁柱的作用。但是国开行也有自己的问题,就是以前审计出来的,它的投资效率是不是高,甚至有的投资是打了水漂的,是付出的沉默成本的,这些都是要由纳税人买单的。因为得到的资金比较便宜,而且国开行又是一个政策性银行,对它的业绩考核不利,所以会导致国开行整体的运作会比一般的商业银行会相对官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