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P2P平台问题频发 银监会官员称应“持牌经营”

2014年06月24日 07:07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继网金宝之后,北京又一家P2P平台出现老板“失联”。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一家名为北京融信宝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融信宝)的法定代表人穆海南“失联”。

  “接下来可能还会出现平台跑路。同时,6月以来,监管层也在召开座谈会,积极与P2P行业沟通,讨论非法集资界定及采取何种监管方式等问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近日,银监会法规部副主任王科进在一个论坛上表示,P2P平台应该是一个信息服务平台,这种中介机构应该持牌经营,如没有牌照,就有其他问题。

  北京又现“失联”平台

  “我是在通州贵友大厦逛街时知道的这个公司,他们在门口摆宣传摊位。去年5月左右,我在那里投资了几万元,都是短期的,最后稳稳的出来了,于是就推荐给了我的朋友也在这里做,接着我又投资了30多万元一年期的,目前还没到期,而我朋友的到期没给钱,这才知道公司出事了。”一位叫李然(化名)的投资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讲述到。

  李然表示,融信宝的员工目前可以联系上,最开始他们说老板(穆海南)称基金有点小问题,让投资人等着,从5月20日一直在等,后来又说6月8日老板回来就把事情处理了,结果等到到期,老板还没有回来,一些投资者就报警了。目前,统计的投资者人数大概有600人左右,损失的金额大约8000万元。一些投资人去了融信宝公司,结果发现已经关门了。

  一位曾经是融信宝业务员的投资人亦指出,大多业务员在融信宝里面都投了钱,主要是因为公司成立也两年多了,大家都很信任,把亲戚和朋友都带进来做投资了,一些投钱的业务员遭受的损失比一般客户还多。

  记者发现,目前,融信宝的网页还可以登录。不过,记者拨打客户服务电话时,显示无此业务号码,而在线客服亦显示不在线。

  “P2P跑路事件频发,势必会引起监管层严加管理,银监会一直在与P2P机构进行积极沟通,最近又召开了两次座谈会。会上,除了四个红线外,还讨论了非法集资和非法揽存到底怎么界定,一些具体的模式究竟怎样去看待,同时也听取了业内人士究竟是怎么做的和关于行业发展情况的意见。”一家P2P机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

  “持牌经营”引争议

  “一行三会正在积极制定准备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今后都要进行相应的规范。现在有这些法规的,要遵守,没有的也要遵守类似的法规。线上线下业务要保持一致,互联网金融要有明确的业务界限和边界,不是互联网金融就什么都可以做。”银监会创新监管主任王岩岫近日在人民网金融创新论坛上指出。

  目前,关于网贷行业监管框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该发放牌照,另一种则认为应采用备案制。

  谈及持牌经营,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指出,对于网贷平台,无非一个是登记制形式,一个是牌照制,无论哪种形式都有回归中介。而持牌经营已经过了P2P监管的最佳时期,现在全国性平台几百家,地方性平台几千家,而且交易量都在几亿元以上,如果持牌经营这些平台很难办。

  爱投资CEO王博认为,发牌照是好事,但出牌照的可能性较小,制定一个行业规范和准则的可能性会更大。

  E微贷CEO陆浪涛亦表示,持牌经营的可能性不高,但P2P行业求“监管”,现在行业无标准,导致行业参与者素质参差不齐。从目前P2P业务形态看,包括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这两种,应该从行为角度分类监管,P2P是一种创新型的金融业态,目前体量还小,监管层应该给予适当的包容度,持牌经营最终只能留下少数几个巨头,不利于行业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 马欣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