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叶檀:中小板10年带来了什么

2014年06月20日 07:27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2004年6月25日,中小板8股登陆深交所。10年来,中小板规模与融资功能发展迅速。截至今年4月30日,中小板共有719家上市公司,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融资规模达到7305亿元,是2004年全年融资额的80倍,其中IPO融资规模4864亿元,再融资规模2441亿元,资源配置功能得到发挥,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股票总市值是2004年股票市值的91倍。

  大举再融资在近几年表现得非常明显。从2006年开始再融资,2007年有17家公司再融资,到2011年有80家再融资,在暂停新股发行的2013年,有115家企业再融资。从2011年以后,当年再融资金额占据了IPO金额的一半以上,说明从此时开始上市公司资金饥渴症加剧,经营状况开始恶化。

  包括中小板在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公众性大都不够。从2004年至2013年,中小板公司合计分红1546.98亿元,占累计实现净利润合计额的32%。看上去是个很喜人的数据,其实不然。按照《证券法》,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份要达到公司总股份的25%以上,上市公司公众持股比例参照其他国际市场,不算太低。不过以公众持股25%计,公众股东386.745亿元红利,其他红利回到了控股股东自己手里。当然,这只是估测数据,不争的事实是,中小板是造富板,有1127位高管靠持股身家过亿元;A股十大富豪中,有7位来自中小板。

  中小板与创业板大股东是套现的生力军。根据Wind数据,2013年两市所有的高管减持行为共有4262次,其中有84%来自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某些上市公司高管套现如此肆无忌惮,一些套现理由显得荒唐可笑。

  问题是,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业绩到底如何?

  似乎盈利能力很高。过去10年,中小板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从2004年的0.4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4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56%,截至2013年累计实现净利润4895.51亿元,平均每年有69%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其中有30%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0%以上,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但能量似乎耗尽。从净利润看,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全部A股同比增长7.95%,上证A股增长7.89%,创业板增长17.58%,而中小板却反而同比降低0.96%。据去年年报,全部A股上市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4.01%,上证A股增长13.51%,中小板增长6.27%,创业板增长9.94%。反映增长质量的净资产收益率,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3.59%,基本上与往年持平,上证A股为14.57%,中小板为9.3%,创业板的净资产收益率(整体法)仅为8.07%。

  中小板的净资产收益率、风险、创新力与主板相比,没有太大区隔。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帽子并不能印证企业有创新能力,2010年8月1日,《新世纪》周刊报道,为了税收优惠、政府补贴,通过中介运作高新技术企业者层出不穷。

  监管层了解中小板地位尴尬,据《理财周报》报道,目前在证监会新发的10只新股名单中,联明股份等3家公司的上市地点从深交所转移到上证所。据称,目前已有92家企业从深圳中小板转至上证所主板。沪市主板出现了发行3000万股以下的拟上市公司,深市创业板则出现了发行1亿股以上的拟上市公司,愿意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少。中小板很有可能最终与主板合并,事实上,目前疆界已经模糊。

  未来提及A股市场成就,最好少说些融资规模,少说些套现,这是在投资者伤口上撒盐。只要上市公司有信用,高管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具有成长性,就是好公司。从这个角度说,中小板也培育出了不少行业龙头企业。这才是中小板为数不多却异常醒目的亮点。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