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无锡锡山区春雷公寓,一排排6层小楼房拔地而起,楼与楼之间又有绿化带,整体化一。若不是旁边有人提醒,很难相信这里居住的是当地居民。
这里只是中国新型城镇化住宅的一个缩影。
相关人士认为,这轮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潜力,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战略。然而,考虑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会存在一些惯性作用,以及现有的体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在推行这轮新型城镇化中不排除还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大量的优质耕地被消耗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总是伴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韩康表示。据他研究,1996-2003年间,正是国内城市化快速扩张和大量占用农民耕地的高潮时期,耕地面积从19.51亿亩急剧减少到18.51亿亩,7年中减少了1亿亩耕地,平均每年减少1429万亩。
按照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城镇化可能对农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韩康表示,随着大量耕地被地方政府商业化,如果没有特别过硬的措施,18亿亩耕地的红线很有可能被突破,那么会给粮食保障带来压力。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则认为,就在中国大量的优质耕地在城镇化过程中被消耗的同时,农业还面临着劳动力的严重缺口。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劳动力已逐步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解决明天“谁来种地”“谁来种粮”已是当务之急。总而言之,中国粮食的完全自给无法得到保持,自给率下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此外,城镇化还将带来从事农业的高成本、高风险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比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使城市、工业在与农业和农村的水资源争夺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粮食生产面临水资源瓶颈。这无形中对农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此外,城镇化可能对乡村文化造成巨大冲击,中国几千年的乡村文明出现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些文化的流失。城镇化可能让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古街道等不能得到妥善保护,整体格局和风貌遭到破坏,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甚至消失。
一些专家建言,城镇化是以人为本,重在制度改革和有可持续性的投资,坚决反对人为造城,不是新一轮投资大跃进和房地产化。为此可以通过严格土地指标、提高地方投融资平台融资条件、完善相关法制法规,以及调整对干部考核机制等办法来避免地方接新型城镇化为名,行投资依赖之实。
易鹏表示,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与农业现代化的互相促进作用;并且在将农村打造成新城镇的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农村进行保留,保护农村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