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中国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10家企业首发申请——
IPO第二轮重启“读秒”
经济日报北京6月9日讯(记者 温济聪 谢慧) 日前,上交所率先启动了第二轮新股发行改革网下IPO全天候测试,新股发行重启渐行渐近。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此前表示,从6月到今年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这是A股市场成立以来首次明确发行计划。“这也表明监管层兼顾发行体制改革和市场承受能力的决心,旨在减少市场上不确定的因素,尽力消除市场恐慌。”
机会大于风险
券商、基金公司等各方在募集资金、老股转让、打新策略等方面已有自己的研判
根据中国证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晚,证监会首发正式受理已预披露企业466家,在最新披露的11家企业中,有2家在上交所上市,3家在中小板上市,6家在创业板上市。“剩余排队企业如在今年6月底前未完成预披露,我会将终止其审核,不再排队。”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此前透露。
对于今年的IPO二次重启,券商、基金公司等各方在募集资金、老股转让、打新策略等方面已有自己的一些研判。“由于有政策层面的鼓励,对于公募基金公司而言,对于旗下的产品满足网下投资者的具体条件后参与新股申购,总体上我们认为机会大于风险。”中海基金研究副总监陈忠表示。
他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新变化值得关注。首先,此次新股发行量对市场的冲击并不很大,7个月100家的发行总量,每月14家至15家的频率并不算快。其次,新股发行定价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能够有效抑制定价过高的问题。“此外,老股转让通过向战略投资者配售的方式进行,并增加了1年的锁定期限。以上一些变化都是本次新股发行中的积极因素。”陈忠认为。
“对于券商而言,投行业务的收入或将会得到明显提升。”不过,国泰君安投资顾问赵欢同时表示,新股发行势必造成资金分流,市场担忧会导致大盘短暂的流动性紧张,从而影响市场交投量,或会降低券商的佣金这方面收入。
新股发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投资标的。交银施罗德基金宏观策略分析师沈楠表示,他们关注那些符合未来国家产业结构转型方向、具备潜在高成长性、财务指标健康并且资质优良的拟上市公司,如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互联网、节能环保、新型生物医药等。同时,沈楠认为,任何资产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坏,新股也如此,关键看价格是否合适,并且是否有增长潜力和空间。
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基金公司而言,“打新”将是今年下半年的一次策略机会,该公司也将对此做好功课。
陈忠却不认为“打新”会是下半年的重大投资机会,主要是中签率可能依然较低。他坦言,本次新规修改了网下新股发行的回拨机制,网下最低的发行比率仅为不超过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10%。“如果新股网上认购踊跃,将会客观造成网下发行比率下降,进而降低了网下投资者的中签率。”陈忠认为,对待本次新股发行,考虑到制度层面作出的变化,中海基金的投资策略是积极参与,合理定价,严格遵守各项制度,降低预期收益水平。
监管政策趋严
近期接连出台的文件对IPO事项强化了规范,监管明显趋严,违法成本明显上升
近十余年来,只有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IPO发行家数超过200家,其中2010年为347家,2011年为277家。而按照今年从6月开始“7个月发行100家左右”的节奏,加上此前首批发行的48只新股,今年发行规模总数约为148家,与2012年的150家较为接近。
然而,经过年初第一次重启的磨合后,新“国九条”、有关创业板融资、券商创新等文件的出台也显示出监管层对IPO发行有所调整。
尤其是对于老股转让问题,天誉金泰证券分析师张彦表示,鉴于1月份IPO重启时所发生的一些乱象,监管层和券商或许都会有预料,此次二次重启肯定会在这一方面有所改变。张彦分析认为,此次IPO二次重启的重点应是控制老股转让比例。
“如何在抑制‘三高’和控制老股转让比例上找到一个合理、合适的平衡点,将考验监管层的智慧和水平。”赵欢直言。
“IPO二次重启不会重蹈覆辙。”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表示,一方面,前期接连出台的文件,如新“国九条”、有关创业板融资等文件对IPO事项强化规范,监管明显趋严,由于惩罚严厉,违法成本明显上升,所以券商或者公司股东不会再次轻易地犯糊涂;另一方面,如果再次发生类似事件,IPO若再次暂停,也将更不利于券商等群体自身的利益。
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从具体的政策解读中也能发现,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新增了更多的保障。“我们认为,新政策将不断完善,引领股票发行的市场化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