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体系迎来新常态——多元货币体系取代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这是以欧元成功上位并已安全运行14年为标志。
今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70周年。曾有功于全球经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崩溃40多年,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框架仍未建立。新的货币战争仍会出现,而且可能性是增大而不是减小。
所谓国际货币体系新常态,是指未来不可能再回到单元主权货币为主导的时代了。或许市场模式会发生基础性变化。
目前,全球货币体系事实上已完成二元货币储备体系。IMF数据显示:美元占全球央行外汇储备比例2001年6月触顶,达到72.7%。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美元在全球央行所持外汇储备中占据的比重为61.44%,但情况还在起变化。
近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储备货币多元化将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业界和学界很有信心,人民币在未来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当中,能够占有一席地位。
在潘功胜看来,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是值得探索的改革方向,多元储备货币体系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仍将不可避免地面对“特里芬难题”,并且在转向多元化的货币体系过程当中也可能出现一些新的情况。
这表明央行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态度,已然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源于市场和政策变化的两个变量。从市场方面来看,潘功胜表示,储备货币多元化将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过去几年在市场推动下,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发展速度很快。
4月份渣打银行在报告中就指出:有至少40个国家的央行在中国的人民币上进行了投注,还有更多央行正在准备采取同样的措施。这个趋势在新兴市场以及发达国家同时出现,按照报告的描述,这些央行正在“向其他货币”靠拢,“很多央行正在把人民币加入自己的投资组合中”。
从政策面看,天量外汇储备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严重负担。李克强总理此前在非洲访问时表示,对外贸易不平衡状态损害了中国的宏观经济,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国家的一个沉重负担。
今年以来的政策都清晰指向——人民币国际化。但是,人民币现实困境与国际化面临几大难题:1、资本与贸易项目双顺差不可持续,需要其中之一逆差才能保证国际收支平衡。2、国际储备货币如何解决“特里芬难题”?也即储备货币国应该是贸易逆差国。3、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如何重新取舍?
与人民币困境对应的是,美国经济与美元的双赤字也不可持续。
美元霸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始终存在,即便体系崩塌后依然保持。世人都指责美元霸权、在全球获取铸币税,并造成新兴市场国家汇率波动乃至危机发生。用美国前财长康纳利的名言可以概括:美元是我们的,麻烦是你们的。
无法否认,美国人用美元霸权获得了难以计算的经济利益。但事情总有另一面,这恰是诺奖得主弗里德曼所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美国人早已开始反思美元霸权到底给美国带来了什么?至少反思的结论包括: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是否总体上有利于美国经济,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再明晰了。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前世行行长佐利克在一篇批判货币体系的文章中指出,美元的国际化地位带来两种巨大代价:第一,其他国家可以通过买入美元来压低本币汇率,伤害美国的出口和就业;第二,在经济失衡加剧时,没有压力迫使美国去调整经济和财政政策,这构成一种道德风险。
曾经高调主张强美元的政策与行为早已消失无影,取而代之的是弱美元金融政策。当美元不能自贬时就逼迫他国货币升值。
过去几十年的美元霸权、铸币税之利,总要面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经济学常识。美国人开始明白,美元做老大代价太大。或许,美国人还需要明白,他们应该欢迎人民币国际化而不是阻挠,如同对待欧元一样。
美元的困境是,财政与贸易双赤字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由于美元霸权存在掩盖了这种不可持续,使得美国人误认为这可以永恒。遗憾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终于让美国人不得不痛苦反思。
指责中国显然没道理。但这反映了美元与人民币的逆向困境——中国的贸易顺差用购买美国国债方式弥补了美国的贸易逆差。中国不仅向美国人提供廉价商品与资金,并且压低了美国的资金成本。
问题的另一面,中国又呈现了一种什么状况?这就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沉重负担。最重要的是中美双方各自经济都需要再平衡。金融危机5年多来,美国一直在进行痛苦的再平衡。而中国也必须开始自己的再平衡过程。
在我看来,人民币的困境很可能恰是美元的逆困境。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