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恐高盛抛黄金砸盘 对冲基金提前埋伏欲“浑水摸鱼”

2014年06月06日 08:27    来源: 21世纪环球报道    

  全球黄金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空头逆袭。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当周,以对冲基金为主的资产管理公司忽然在当周增加23.5万盎司黄金净看跌头寸(即空头头寸),创下今年以来的最高值。

  此前,对冲基金一直是买涨黄金的最大市场力量。

  之所以迅速变脸,除了乌克兰局势趋向稳定与美国经济复苏好转削弱黄金的避险投资魅力外,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近期厄瓜多尔央行将46.6万盎司黄金储备(价值5.8亿美元)租给高盛集团换取流动性资金,令对冲基金担心高盛将迅速高价抛售黄金,未来某个时间点低价买进赚取价差收益,纷纷提前建立庞大黄金空头头寸押注金价下跌。

  在空头逆袭下,COMEX黄金价格上周下跌3.5%,创今年以来的最大周跌幅。

  “由于高盛一直看跌金价,高卖低买成为它最理想的套利手段之一。”一家美国对冲基金经理直言。此前COMEX黄金市场曾出现一笔价值2.5亿美元黄金巨额抛单,不少对冲基金推测这是高盛正在抛售这批巨额黄金,但目前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上述观点。

  高盛的46.6万盎司黄金

  令多位对冲基金经理疑惑的是,高盛积极看跌金价同时,为何要从厄瓜多尔央行租入巨额黄金现货。

  按照双方协议,厄瓜多尔央行向高盛“出租”46.6万盎司黄金,租期为3年,价值5.8亿美元,而高盛为此要向厄瓜多尔央行支付约2000万美元利息。

  厄瓜多尔之所以要出租这批黄金(约占本国50%黄金储备),主要是国家面临财政赤字,需要以黄金抵押融资。

  在一家美国投行大宗商品交易部门人士看来,这本质是黄金套息交易。

  所谓黄金套息交易(Gold Carry Trade),是某些国家央行将黄金储备“租给”大型投资银行,并按LIBOR+若干基点收取相应黄金拆出利率;这些投资银行一面将黄金在期货市场抛售套现,一面将套现资金投资欧美高息国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品种,套取国债利息收入与黄金租赁利率支出之间的巨额利差收益。

  随着黄金套息交易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银行开始挖掘新的套利法则——先高价卖出从各国央行租来的黄金打压金价,等到未来某个时间点低价买入,同样享有可观的价差收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厄瓜多尔央行此次向高盛出租黄金的价格约1245美元/盎司。若按当前COMEX黄金价格徘徊在1240-1250美元/盎司测算,只有金价进一步下跌,高盛才有机会收获可观的价差套利。

  于是,高盛如何变现这46.6万盎司黄金,成为对冲基金关注的焦点。

  上述投行人士透露,高盛抛售黄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在黄金期货市场建立相应的空头头寸;通过大型贸易商在现货市场抛售;寻找某些有意增持黄金的央行或主权财富管理基金接盘。

  蹊跷的是,黄金期货市场似乎尚未出现高盛套现的痕迹。在5月27日当周,以投资银行为主的互换交易商反而增持16.195万盎司净多头头寸。

  前述对冲基金经理解释说,基于对冲基金的巨额空头头寸,投资银行作为黄金做市商,不得不建立相应多头头寸撮合交易。不过,高盛手握这批黄金现货伺机抛售,无疑重创对冲基金的最后看涨信心——一旦这批黄金流入现货市场,势必增加黄金供应量,但中国与印度两个黄金消费大国的黄金需求正在减少,将加剧黄金现货交易价格跌幅。“不少对冲基金建立大量黄金空头头寸,打算在高盛高卖低买黄金过程浑水摸鱼。”

  投行“变身”黄金隐性空头

  厄瓜多尔央行基于国家财政“出租”黄金储备,并未改变各国央行增持黄金的热情。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各国央行累积增持约122公吨黄金。

  但摆在各国央行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如何在金价下跌期间盘活黄金储备资产创造稳健收益。毕竟,黄金储备既不会产生利息收入,又随着金价下跌,令国家外汇储备资产持续缩水。

  上述大宗商品交易部门人士透露,过去三年,基于某些国家央行与投行之间的黄金套期交易时有发生,无形间令投资银行变相“拥有”巨额黄金现货,大胆沽空黄金价格套利。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3月底COMEX期货黄金面临交割,当时德意志银行需要交割85万盎司黄金空头头寸,巧合的是,交割当天欧洲央行出售35.5吨黄金,约合1141351盎司,满足投行的交割需要。

  正是得到黄金套期交易的支持,投行还成为黄金市场不容忽视的隐性空头力量。此前,美国金融监管部门曾调查COMEX期货黄金价格是否存在操纵,一度发现美国数家投资银行仅在2008年三季度拥有的COMEX黄金市场净空头头寸约67%。随着投行的政府游说,这项调查最终不了了之。

  其实,某些欧美国家央行也不愿看到金价过度上涨。尤其在欧美国家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期间,金价过度上涨对纸币信用构成一定压力。


(责任编辑: 蔡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