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去年36家沪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1128亿

2014年06月05日 06:57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朱宝琛 乔誌东

  重组后市值增长在100%以上的有14家,市值增长在0-100%之间的有16家,仅6家公司市值下降

  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4日发布的《沪市上市公司2013年度重大资产重组专题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3年度,沪市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活跃,全年共有116家公司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占沪市公司的12%。其中,36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合计1128亿元。与此同时,《报告》建议今后可以考虑采取并联式审批等机制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报告》指出,2013年度沪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存在四个方面主要特征:首先是交易日趋活跃,重组后公司市值实现较大增长。2013年,从启动重组日到完成重组日的市值增加值看,36家完成重组的公司合计增加市值为2023亿元,同比增长29%。从单个市值看,上述36家完成重组的公司重组后市值平均增幅为133%,较2012年完成重组公司市值平均增幅同比增长49个百分点。完成重组后,市值增长在100%以上的有14家,市值增长在0-100%之间的有16家,仅6家公司市值下降。

  其次是产业结构整合力度加大,新兴产业重组增多。2013年,沪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大力进行行业整合,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和结构的调整。一是行业整合力度增强;二是制造业公司重组较为集中,产业结构优化力度较大;三是战略新兴产业重组不断涌现。

  第三,并购创新动力增强,境外收购有所增加。2013年,部分公司积极创新,扩展了运用吸收合并方式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领域和范围,如东电B转A上市,为解决B股历史问题探索了全新的路径,广州药业跨市场吸收合并白云山,成为第一家跨市场吸收合并深市公司的沪市A+H公司。此外,在境外收购方面,2013年,沪市公司开始选择通过跨境并购收购海外优质资产。

  第四,公司重组后效益提升,承诺实现良好。2013年,沪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正向效应显著,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的提升。一是多数公司重组实施完成后净利润增长,实现企业做优做强;二是绝大多数公司完成业绩承诺,保障了重组效益实现。

  在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下,沪市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为增强企业实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沪市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看,一是支付手段相对单一,并购融资方式有限。从支付手段来看,股份仍是目前上市公司重组主要支付手段,从金融支持来看,目前并购重组融资方式有限,融资成本较高。

  二是平均重组时间缩短,但多部门审批时间跨度仍较长。从重组完成时间来看,完成重组的36家公司平均重组时间为13.5个月,同比缩短1.5个月;从影响重组效率的原因看,企业兼并重组涉及多部门审批,时间跨度较大也是重要因素。

  三是部分重组迎合市场炒作,内幕交易仍是监管难点。部分并购重组的目的似乎在于迎合市场热点,报表性重组的短期化现象明显,不排除有炒作公司股价嫌疑,存在内幕交易的可能性较高。

  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整体较弱。2013年,与东部省份相比,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上市公司数量、质量、规模及效益等各方面均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优质公司数量较少,中西部及东北地区359家公司,全年度实现净利润仅为1216亿元,仅占沪市整体的6.28%。

  为解决上述问题,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相关研究人员认为,结合并购重组市场当今发展特点,应当借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引导促进产业升级;继续优化审批方式,提高并购重组效率;丰富并购支付手段,促进市场并购创新;继续支持跨境并购,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大力推进监管转型,强化并购重组事后监管。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