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是否应全面降准引发各方激辩

2014年05月30日 07:54    来源: 广州日报    

  近期经济数据不佳引发降准呼声 央行已经逾两年未降准

  编者按

  最近几个月,由于经济数据不佳,部分三、四线地区楼市又不时传来调整的消息,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加大。放松货币支持增长的呼声再起,各家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们纷纷呼吁央行全面降准。上周五中央政府高层表态要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盘活资金存量,优化金融结构,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后,市场有关降准和全面放松货币的预期再度升温。

  不过与此同时,反对全面放松货币和降准的声音也同样响亮。5月中旬,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已成为冲高额外汇占款的工具,存准率的调整会引起较大震动;而我国外汇占款数额巨大,降准吐出的头寸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所以中央银行不会轻易全面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而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正生近日也撰写报告表示,“再贷款而非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是今年央行提供长期流动性的首选。”

  目前形势下,货币政策是应定向宽松还是宜全面性放松?降准有无必要?央行是否会降准?金融界正进行一场激烈的大辩论。

  专题文/ 本报记者陈海玲、李婧暄

  图/ CFP

  反对降准理由

  1 整体信贷环境仍然较为宽松。

  2 政策微调,并不意味着启用全面降准工具。

  3 降准短期内会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但将进一步推迟经济结构的改革。

  4 降准也难让小微企业分到一杯羹。

  支持降准理由

  1 高层提出金融政策“应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2 防止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全面降准势在必行。

  3 外汇占款等自然注入流动性偏少,需要央行主动释放流动性来平补。

  4 有利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中长端利率回落。

  降准外的

  其他宽松政策选择

  ●放松信贷额度

  ●放松贷存比考核

  ●央行进行更多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贷款

  ●财政和行政放松措施也可能加快跟进

  背景:货币政策放松呼声不断

  从2012年5月18日降准50个基点以来,中国央行就再也没有调整过利率和存准率。尽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金融市场的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央行一直都仅依靠公开市场操作来实施货币政策。平均来看,7天的回购利率在去年上升84个基点。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融资成本却保持高位甚至持续上升,这也侵蚀了中国企业的利润。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的工业生产利润增长持续放缓,2013年第一季度仅为10.1%,远低于2011年的25%,但过去三个季度,中国的加权平均借贷利率仍维持在7%以上的水平,因此呼吁货币政策放松呼声不断。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尽管经济增长在不断放缓,通货紧缩的风险不断上升,中国企业所面临的融资成本仍然一直处于高位。因此,相对经济基本面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已经过于紧缩。

  反对降准派

  降准等同防水

  容易造成经济繁荣假象

  央行昨日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再缩量,并未如市场原先所预料的暂停正回购或者重启逆回购。分析称,在稍长期限资金利率已回落的情况下,当前央行重启逆回购的必要性已降低,月底资金面将平稳。

  据此,有机构认为,仅以最新的金融数据来看,虽然信贷增速进一步小幅放缓,但整体信贷环境仍然较为宽松。

  民生证券、海通证券、安信证券等认为,所谓政策微调,并不意味着启用全面降准工具。还有分析认为,如果真的降准,等于放水,短期内会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但将进一步推迟经济结构的改革,产能过剩的问题只会更严重。

  高盛高华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宋宇也认为,降准的可能性较小,因为降准将发出一个高调的货币放松的信号,而且难以与政府“以改革促增长”的思路结合。

  不过,他也表示,其他方面的政策改变可期。比如房地产领域自2014年以来需求保持疲软,可能有更多的支持性措施出台,例如调整购房首付款比例要求和按揭利率,同时也可能放宽购房过程中的户籍要求措施等。

  何况,降准也难让小微企业分到一杯羹。近期,企业反映实体经济资金总体紧张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有分析认为,“只有公开全面降准才有利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中长端利率回落”,但事实上,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公开全面降准实际操作的结果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利率。

  还有分析就认为,降准之后,由于放松的信贷,资产价格上涨,将为投机部门创造更多的“机会”,投机性行业如房地产会吸引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还有,即便有了更多的可贷资金,银行还是会优先考虑“风险较低”的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可见,无论如何,小微企业都难分到一杯羹。

  上述分析进一步指出,一方面,小微企业将由于利率的上涨而承担额外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当看到资产价格上涨,很多小微制造企业会“受诱惑”放弃他们的主业,不仅不会向银行贷款优化主业的生产,反而会把自己原来积累的资产也投入到投机性行业之中。这对整个实体经济是比较大的打击,在房价高企的浙江,这种后果已现端倪了。

  支持降准派

  需全面降准刺激经济

  国泰君安近日报告认为,高层提出金融政策“应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可视为调控政策的积极且重要转向,比过去透露出更大的支持力度,包括提到要“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高盛研报认为,尽管其中很多内容并非首次提及,但在近期政策声明略显温和的情况下组合使用这些措辞显然是更进了一步。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投资者担忧中国高增长拐点已到。他呼吁,为防中国经济现硬着陆,全面降准势在必行。

  摩根大通则明确预计2014年将会出现两轮存准率下调,各为50个基点,一次是在第三季度,另一次是在第四季度。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全面降准有必要。一方面,外汇占款等自然注入流动性偏少,需要央行主动释放流动性来平补;更为重要的是另一方面,高层关注的是融资成本,只有公开全面降准才有利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中长端利率回落。

  中间派

  降准不代表宽松

  摩根大通认为,降准并不代表着信贷宽松,应被解释为中性冲销操作。

  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它可以从根本上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并传递出明确的政策松动的信号。但仅仅降准并不足以让借贷利率出现显著下降,“假设存贷款利率没有相应减少,我们预料,每降准50个基点将仅能降低一年期借贷利率4.5~5.2个基点。”

  本报资深记者编辑观点

  陈海玲(本报资深宏观线记者):

  应给各方更多自主权

  当前经济增长下行,物价当前走势温和,可以给市场的各方参与者更多的选择空间,包括银行也要有更多自主权。从这点上讲,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放松。

  目前我国银行约束非常强:近20%的存准率、75%的贷存比上限(大型银行面临的要求更加严格)。在此背景下,我国信贷在近几个月逐步缩减,按存量计算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已经从去年12月的17.8%下降至4月份的同比增长15.8%。

  李婧暄(本报资深银行线记者):

  小微企业未必获实惠

  近期,记者在和银行的高层沟通中获知,目前中央对经济的走向争议较为激烈,可见短期内,中国经济存在下行的风险,且货币政策的走向并不明朗。

  就记者本身观点而言,银行间市场资金总体充裕,降准也许并不能达到目的,目前经济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资金没有到实体经济中去,需要资金的地方得不到资金,因此采取金融定向支持实体的方式可能更利于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

  杨维玲(本报资深金融版编辑):

  降准不如减税

  央行如果降准并不让人吃惊。降准只是无奈之举,并非万能药。目前流动性并不紧张,但借贷利率依然高企,特别是中小企业依然面临借贷成本高的问题。然而,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增大,央企、国企、大型地产商等又成了银行放贷的首选对象。也就是说,降准放的水还是很难流到最干涸的中小企业那里去。不如来点实在的——比如减免中小企业税负。 (杨维玲)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