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影子银行规模38.8万亿?业内:无需谈“影”色变

2014年05月30日 07:10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巴克莱(BarclaysBank)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估计达38.8万亿元人民币,影子银行可能对中资银行造成的潜在损失在1万亿元。

  颜湄之等巴克莱分析师在该研究报告中指出,影子银行2013年下半年的增速从2013年上半年的40%下降至33%,今年可能继续放缓。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影子银行不是通过正规的金融渠道完成的,但是不至于形成系统性风险。

  统计口径或不同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

  巴克莱称,长期而言看到了影子银行可能得到抑制的积极迹象。对于中国的影子银行究竟有多大规模,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原局长吴晓灵今年5月在公开场合曾表示,截至2013年末,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已超过GDP的40%,仅体系内影子银行规模就已达5.16万亿元;而瑞银的分析师更是称,中国影子银行的实际规模已达到GDP的50%~70%。

  日前,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在定向资管占比超9成的背后,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券商资管已基本沦为影子银行的平台,潜藏较高的系统性风险。

  奚君羊表示,中国影子银行计算口径不同,可能会有一些数据差别。“影子银行没有一个正式的统计口径,因为影子银行有宽口径和窄口径算法,如果将银行系统之外的一些融资活动,都看做影子银行,应该可以达到38万亿元。”

  影子银行在中国确实没有一个严格的定论,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协经济组讨论时曾表示,我国所谓的“影子银行”,更多地表现在银行表外业务、类信贷业务。针对银行的表外业务,银监会正在制定相关监管措施,最终达到表内表外同样管理,防范风险。

  影子银行问题被夸大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席勒在5月24日由复旦大学主办的 “上海论坛2014年年会”上说道:“影子银行在中国好像被看做是一个魔鬼,但必须要找到一条适合影子银行发展的路径。”

  由于中国影子银行没有一个标准的统计口径,所以影子银行造成的影响可能被夸大。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学东近日表示,市场对中国影子银行业的担心有些过虑。“中国影子银行业的问题一直都被夸大了,存在问题,但是就金融系统这个整体而言,中国是稳健的。”

  奚君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影子银行不是通过正规的金融渠道完成的。对政府来说,影子银行融资的活动没有办法监管,比如违约问题、欠债跑路,造成债权人的损失也可能辐射到银行系统。

  “现在影子银行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可以观察到的,这一块虽然有风险但是可控,不会引起系统性的金融危机;还有一块游离在政府的视线外,这部分影子银行的活动有可能会成为引发风险的来源,只是这部分的数量还不是过于庞大,只占影子银行一小部分,有可能引发风险,但是不至于是系统性的风险。”奚君羊说。

  丁学东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业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首先,部分财富管理产品是被设计为向客户提供市场确定利率的回报,这些是普通的财富管理产品。但是,如果你观察另一面,有些财富管理产品就是为了规避正常或者是适当的监管而存在,它们可能对银行业,甚至是中国经济带来风险。当你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的时候,你会发现,中国影子银行业的问题并没有大家担心的那么严重。同样,央行也在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个问题。”

  “目前,影子银行在中国还没有到失控而引发金融危机的状况,对政府来说,现在应该尽量发展正规的,透明度比较高的融资方式,把透明度比较低的金融活动纳入透明度比较高的范围之内,适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让影子银行发展纳入到安全的,规范的影子银行的框架之内。”奚君羊说。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