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疲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使得近期有关放松总量政策刺激经济的声音甚嚣尘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提出,“要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市场机构对此表态的背后含义产生了分歧,一些机构认为,这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或朝着总量放松的方向发展,而反对者则认为,未来货币政策的主方向仍是结构调整。
李克强总理在内蒙古召开企业和金融机构座谈会时指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重要支撑。要针对企业反映的实体经济资金紧张,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盘活资金存量,优化金融结构,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进金融改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高盛对上述表态的解读认为,讲话中虽然很多内容并非首次提及,但在近期政策声明略显温和的情况下,组合使用这些措辞,显然是更进了一步。未来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加大,并可能缓冲短期内经济面下行风险。
高盛认为,货币政策放松可能通过四种方式,一是放松信贷额度,二是放松银行贷存比考核指标,三是人民银行进行更多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贷款,以保证金融系统拥有充裕的流动性,四是可能下调存款准备率和基准利率。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近日预计,今后数月,中国将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放松货币和财政政策。
尽管放松货币的呼声很高,但在一些机构看来,当前官方要释放的货币政策信号并非如此。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过去的经验反复说明一个道理,利用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拉动经济,无异于抱薪救火,今天的垫脚石就是明天的绊脚石。总量刺激政策不仅不会增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反而会进一步恶化经济结构,资本的逐利性会使得大量资金最终配置到房地产行业。
“未来中国经济将在缓慢下行中消化过剩产能、地方债务和房价泡沫,力促经济结构调整,这正是李克强总理在内蒙古讲话的深意所在,不应解读为货币政策转向总量刺激的信号。”管清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