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三会和外汇局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下称“127号文”)。除关心同业业务的发展趋势以外,机构也十分关注“127号文”对流动性的影响。我们认为,该文的正式实施,将使得年初以来“广义流动性不松,狭义流动性不紧”的趋势延续。
非标业务受限后,全社会的信用扩张速度可能放缓,部分企业的融资难度将增加,社融增速短期内或继续下滑。在非标业务受到限制后,市场普遍预期非标业务将向标准业务转变,但是,这一过程将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首先,部分非标业务达不到标准业务的要求。一方面,之所以通过非标业务提供资金,很大程度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发放贷款。除非存贷比取消或放松产业指导,否则非标转贷的难度不小。另一方面,非标业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依靠银行信用支撑,但目前信用债绝大部分都必须依靠自身的信用发行,届时市场接受度存疑。其次,标准业务对于资本消耗更高。非标业务扩张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风险权重只有20%。在转为标准业务后,风险权重将提升为100%,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一大考验。
同时,非标业务萎缩后,存款派生减少,银行存款将继续遭受压力。非标业务与存款业务的关联性相当强,通过非标业务发放的资金,绝大部分都留存在了银行。可以看到,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增速走势与非标增速走势基本一致,高于国有大行的存款增速。非标规模压缩后,派生存款的能力将大大减弱。
此外,非结算性同业存款存在被征收准备金的可能性,货币乘数将相应下降。
因此,“127号文”对于广义流动性不利。尤其是社融增速下来后,经济增长也将受到抑制,企业的盈利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信用创造能力削弱,这与去年宽信用的融资环境大相径庭。
不过,“127号文”对于狭义的银行体系流动性构成利好。首先,央行货币政策没有了紧缩的基础。去年,在经济下行、通胀率较低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然大幅收紧,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影子银行”的扩张。今年,伴随非标回落的大趋势,货币政策无需再度收紧。从近期公开市场操作也可看出,央行维持流动性平稳的意图明显。其次,机构的刚性资金需求下降。配置非标资产时,机构对于资金具有刚性需求,只要有一定的盈利空间,必然会进行配置。而对于信用债,影响配置需求的因素很多,如对未来市场行情的预期、可用资金的稳定性等等,并不存在刚性的配置需求。
综合来看,今年的货币环境与去年刚好相反,去年“宽信用、紧货币”的特征明显,尽管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很紧,不过企业的融资难度并不算很大;今年则转变为“宽货币、偏紧信用”,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适当,但部分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可能暴露。对于债券投资来说,总体利好,同时也需提防部分企业的违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