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萎靡的房地产市场,央行为其开出一剂“药方”。
日前,央行副行长刘士余主持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研究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改进住房金融服务有关工作。刘士余对进一步改善住房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了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科学合理定价、提高服务效率、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等5方面的要求。
强调房贷重要性
过去半年来,房贷利率优惠几乎在全国消失。无优惠不说,大部分银行甚至还都表示,目前房贷额度紧张,放款需要排队,且不能给出具体放款时间。
据记者了解,温州市工、农、中、建四大行3月份新增个人住房贷款总额比1月下降了1.2亿元。全国来讲,受市场需求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资金成本上升的影响,商业银行按揭贷款的定价有所提高。工行首套房贷执行基准利率,上浮的很少;招行新发放的首套房贷利率由9.7折提高到上浮7.6%;中信和建行今年新增个人贷款40%是房贷,中信首套利率上浮8%。根据数据披露,1-4月个人按揭贷款4238亿元,下降3.1%。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4月1.23万亿居民存款搬离银行,银行平均成本利率提高,确实导致不太可能给购房者优惠。”
刘士余强调,商业银行要在现有资源情况下,根据市场需求,优先确保住房消费贷款的资源配置。个人住房贷款有经济增长的稳定功能,是党中央、国务院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系统一端连着民生,一端连着党中央国务院,是包容性金融、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加强、改善,不能改变和丝毫动摇,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金融方向。“要理解社会底层人员的生存压力,要有社会责任。这不是让大家赔钱,而是做到财务可持续发展就好,不要过分追求商业可持续发展。”刘士余在会上如是说。
保持房贷政策
各家商业银行也在会上发言中提出了他们的难处。虽然因为抵押率低不会出现最终风险,但这样的贷款依旧难以处置,特别是首套房贷款断供并不能因此赶走房客。而商业银行也在尝试个贷资产证券化的渠道,但因为目前房贷利率较低,转让出去难以实现。
而对于会议传达内容,各银行则表示不会因此调整房地产和按揭政策,执行层面会加强总分行沟通和资金支持,确保额度内的按揭贷款正常发放。
对此,花旗(中国)零售银行研究与投资分析主管邱思甥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对商业银行来讲利润低,因此有出现延缓贷款等情况也可以理解,毕竟银行也是有自己需要达到的指标。监管层此时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的目的,多是因为近期对于部分商业银行大幅收缩甚至暂停按揭贷款的社会怨言较多,出面安抚民心。”
他还认为,就央行的指导意见来看,似乎给这类按揭贷款贴上了普惠金融的标签。工行相关负责人同样表示,发展个人住房信贷是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和落实普惠金融的重要举措,也是重点的民心工程。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也告诉记者他的观点:“此次指导意见是有一些普惠化的意思。监管层需要维护市场稳定,毕竟一套房是社会的刚需,这个思路在本轮调控中一直是一个明确的政策选项。”
寻求普惠平衡
商业银行作为维系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中枢,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尤其是一些国有大银行,在这方面更是有责无旁贷的义务,不能为了企业利益而无视社会利益。这正是央行此次指导意见的中心之一。因此,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认为,央行力挺个人首套房贷,要求商业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好个人房贷的服务工作,这并不意味着要改变原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相反,它其实是对调控政策的重申。
如何做到普惠呢?“央行此时需要做一些动作和预案,让银行支持购房需求,特别是对首套、自住型购房给予支持。”邱思甥认为,不能只依靠商业银行,政府需要另辟新路,比如让有实力的大型国有银行更侧重按揭,减轻中小银行的压力,或是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途径来回应市场刚需。“既要保证银行的利益,也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这正是中国金融市场要通过改革来找到的普惠平衡。”邱思甥说。
事实上,个人住房信贷利率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多数人认为这一会议更多只是例行讲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待观察,银行不可能冒着亏损风险放贷。更有人认为,商业银行正是因为“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才对个人房贷“惜贷”的。
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央行新政只是一个中性政策,不会形成大幅度刺激。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的话来讲:“这个政策实际上是对刚性需求的一个保护,不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