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中国证监会研究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亦称新“国九条”),肖钢主席提出11项工作要求。这是继新“国九条”出台后,证监会的首次表态,也是贯彻新“国九条”对其细化有序开展工作的体现。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明确今年6月到年底将计划发行100家左右IPO。
我们认为,证监会首次对外明确IPO发行预期,释放了一系列重要信号。
首先,稳定了市场预期,体现出监管层对市场的呵护。当前,新股发行成了资本市场最敏感神经之一。“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这实质上是对近一段时间市场对IPO发行疑惑的集中回应,分析人士表示。
根据这一表述,人们可以清楚的计划出IPO节奏和数量。这与此前IPO密集预披露引发猜测,新股发行资金需求被过分放大形成反差。许多人心中过度担心情绪得到缓解:原来市场资金扩容可能并不大,根本没必要恐慌,7个月发行100家即每个月不到15家,大大低于研究机构每月三四十家的普遍预期。从这个角度讲,监管层这一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市场顾虑,有助于形成稳定预期、提升投资者信心,有利于大盘企稳。
其次,体现了当前阶段对市场适当监管的必要性。在新“国九条”落实会议上,肖钢再次明确表示,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要统筹好注册制改革的力度和市场的可承受度,这其实是我国市场发展的不成熟、不理性、不稳定的反映。也就是这样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证券在市场化在改革过程中适当的监管仍有其必要性,绝不能放任自流。
通过上一轮48家企业发行IPO,市场逐渐明白,监管层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叫停,避免了市场更大范围受到伤害,是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只有根据中国证券市场事情,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适当依法监管才能保持资本市场在健康发展的轨迹上行走。
当前,我国还尚不能一下子进入完全的市场化阶段,过快的拔苗助长和过紧的管理束缚,都是脱离我国市场实际的。
第三,将对未来的预期提前告诉投资者,有利于减少不确定性造成的市场波动。敢于将IPO发行这个市场最敏感话题提前明确公布于众,这种做法出乎很多人预料,也得到各方好评,体现监管水平的提高和方式的创新。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称,“这次迈出艰难的一小步,却是中国证券市场破天荒的一大步,看来管理层的工作作风开始发生实质的变化,这是重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