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陷入“环保门”的抗生素原料药巨头联邦制药(03933,HK)最终将其成都工厂关闭。联邦制药日前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与彭州国土局签订变更土地用途的合同,联邦制药成都公司实际支付约1.72亿元从而将32.89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转变为商住用地。
昨日 (5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联邦制药彭州厂区了解到,该工厂已经停工半年多时间,设备搬迁处理仍在进行。
“联邦制药搬迁不是因为环保不达标。”彭州市环保局监察大队大队长钟秉茂对记者表示,联邦制药搬迁的原因是当地政府出于环境容量和产业调整的考虑,同时也有企业对生产成本的考虑。但他也承认,搬迁也是彭州市出于对下游水环境的安全着想。
“利润率降低很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环保投入。”资深医药行业分析师边晨光认为,目前原料药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企业利润下滑,高昂的环保成本自然难以保证,逐渐陷入恶性循环。
工厂搬迁土地变商住
虽然联邦制药官方网站上已经找不到其对成都工厂的描述,但在彭州市工业园区,印有联邦制药字样的大烟囱依然矗立在联邦制药成都公司厂区内,只是工厂内已经是一片宁静。该工厂一位保安对记者称,工厂去年8月停产,目前厂区内仍有人办公,机器设备还在搬迁处理中。对于工厂搬迁完成后的命运,该工厂保安表示也不知情。
联邦制药今年3月发布公告称,其成都公司与彭州国土局签订合同,联邦制药将成都厂房的6-APA及克拉维酸钾中间体生产线逐步搬迁,合并至内蒙古厂房集中生产,以提升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及增加效益。为此,彭州方面给予其3.12亿元的财政补贴。
同时,联邦制药成都公司近600亩的厂区土地性质变更为商业及服务产业设施和住宅用途,公司为此支付补价4.84亿元。按照联邦制药委聘的评估公司评估,该土地在更改用途之前的市值约为2.725亿元,变更土地用途之后,评估市值达到18.19亿元。
联邦制药董事认为,更改土地用途后,该土地价值将会大为提升。但公司目前并无关开发该土地的具体计划,在落实开发计划前,将考虑当时的市场情况等因素。
曾多次登上环保黑榜
很多工厂周边的居民都将工厂搬迁的原因归咎于其废气或废水污染。
居住在联邦制药工厂附近的居民汪大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联邦制药去年停产前,“经常闻到空气中散发着臭味”。
不过,钟秉茂并不这么认为。“环保投入近4亿元。”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前有很多居民投诉过联邦制药成都公司,但该公司环保设备很先进,不存在不达标的情况。
联邦制药成都公司主要以生产青霉素中间体为主,边晨光认为,“原料药制造都是重污染,尤其是化学药企业,抗生素属于这一类的,‘三废’很严重。”
成都市环保局官网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2012年第一季度,连续两次未通过自动在线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的国控重点污染源名单上,联邦制药成都公司因废水和废气两项不达标上榜。四川省环保厅发布的2012年11家限期治理工业企业中,联邦制药成都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而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的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与联邦制药成都公司也可谓“难兄难弟”。据公众信息研究中心公布的资料显示,2004~2013年间,联邦制药在巴彦淖尔和彭州的生产厂共有9次环境违规记录。
昨日,记者拨打联邦制药投资者关系部门电话了解相关情况,但对方表示以公告为准。
搬迁出于成本考虑
“无论是原料药还是抗生素成品药,从全球范围来看,都是供应过剩的。”边晨光表示,联邦制药的情况是整个抗生素制药行业的缩影。
他分析道,原料药在制药环节里利润较薄。虽然许多西药成品药的制作都需要用到原料药,但其制造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不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产品都是一样的,你能生产我也能生产,只能通过打价格战来获得市场份额。”
联邦制药在2013年的业绩表现,正是体现了其走靠降价格、让利来增加市场份额的路线。
从2013年联邦制药发布的年报上可以看出,该公司去年收入76.48亿港元,同比增长8.9%,可年利润仅有4800万港元,较上年下跌70.3%。原料药及制剂产品的营业额分别较上年上升7.4%及17.5%,但原料药的利润却较上年下跌17.3%。
据去年申银万国发布的研报显示,抗生素行业已经见底,大部分公司利润率很低,各国严格的抗生素管制和产能过剩,导致联邦制药快速反弹无望。
在边晨光看来,联邦制药成都公司搬迁一方面出于环保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寻找降低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可能。
“每生产1公斤就赔1公斤,搬到内蒙古也可能是出于对降低成本的考虑。”钟秉茂认为,联邦制药的生产原料如玉米淀粉、黄豆粉等都需要大量从外地运过来,生产用煤也需要外地运进,物流成本比较高。
“这属于抗生素行业发展的恶性循环。”边晨光表示,低价导致的低利润使企业拿不出钱来做研发、产业升级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事,企业的优势更加难以显现,就只能通过更大力度地削减成本、降低价格来获得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