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汇源果汁售黄冈工厂 四川汇源3.6亿“掌握股权”

2014年05月14日 07:30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杨珺

  川商朱开友与汇源果汁掌门人朱新礼有何交集?

  汇源果汁出售资产的同时,四川一家同名的汇源集团却在接盘。

  昨日(5月13日),港股上市公司汇源果汁(01886,HK)发布公告称,以3.6亿元人民币向独立第三方成都汇欣出售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汇源集团黄冈公司 (以下简称黄冈公司)的全部权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该公告中所指的成都汇欣,为同名“汇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汇源)旗下公司,而四川汇源的董事长为川商朱开友。昨日,朱开友在电话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了其旗下公司已收购汇源果汁黄冈公司一事,并强调此次收购意义在于对股权的掌握,公司业务上并无跨界打算。

  公开报道显示,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在2013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出售资产的步伐不会停止,不排除未来三至五年继续出售资产,以达到优化资产结构的目的。

  朱开友:收购意在“对股权的掌握”

  在昨日发布的公告中,汇源果汁表示此次出售的目标公司为北京汇源集团黄冈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制造、加工及销售果汁、饮料产品及瓶装水。该公司经审核资产总值约为人民币2.53亿元,转让总现金代价为3.6亿元人民币。

  汇源果汁表示,本次出售不会对湖北及临近地区带来不利影响,湖北省钟祥市、安徽桐城及江西九江的生产基地已能提供足够产品。

  汇源果汁在公告中并未提出此次的交易方“成都汇欣”的全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工商档案发现,有三家企业名称中包含“成都汇欣”,而其中一家“成都汇欣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欣投资)大股东为四川同名“汇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

  记者通过四川汇源董事长朱开友确认,收购黄冈公司的确为其旗下子公司汇欣投资。朱开友表示,收购的意义在于 “对股权的掌握”,并未提到业务上的转型或合作。同时,朱开友提到黄冈公司的土地,但当记者追问时,朱开友表现谨慎,“这个我不方便说太多,还是以汇源果汁的公告为准。”

  黄冈公司官方网站显示,该公司位于黄冈市东湖工业园明珠大道1号,总投资8亿元,目前拥有9条生产线,且主要生产线全部从国外进口。

  另外,四川汇源集团官网显示,其旗下产业包括电力电气、矿业、总部园IT产业及其他产业。

  汇源果汁再抛资产

  汇源果汁公告显示,此次黄冈公司的出售是一年内该公司第三次转让旗下资产。2013年6月与8月,汇源果汁出售了上海与成都两地工厂,两项资产转让共获得收益4.26亿元。公司在此次黄冈公司的出售公告中表示,接连出售旗下公司是为了对生产网络进行 “策略性审视”,出售低效资产、优化生产及分销网络,从而改善营运效率。

  汇源果汁201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为2.29亿元,同比大增13倍,不过扣除出售上海及成都工厂的收益4.26亿元,及高达2.25亿元的政府补贴,公司经营业绩实为亏损。

  近两年来,汇源果汁业绩下滑较大。公司2012年在扣除出售一家联营公司收益7043万元及政府补贴2.8亿元后,仅实现净利润1616万元,比2011年同比下滑94.8%。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食品行业研究员叶钒此前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汇源果汁净利润的下滑源于在低浓度果汁市场的弱势。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果汁市场以低浓度果汁为主,市场占比达到八成。

  根据AC尼尔森的调查,按2013年销量来计算,汇源果汁在中国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汁市场分别取得56.0%及45.2%的份额,但在低浓度果汁市场,市场份额从2009年的5%下降到2013年的2.4%。

  为拓展低浓度果汁市场,汇源近年来在品牌延伸上做了很多尝试。如“他+她”,“水果丽人”、奇艺王果V—plaus,以及果汁奶和果汁果乐,包括瓶装水与茶饮料,延伸至几个系列数百种产品。去年年中以来,董事长朱新礼出售“低效率资产”或为战略转型的开端。


(责任编辑: 韦伟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