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七”、“破六”、“破五”……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们”正在从辉煌走向平庸。5月11日,天弘增利宝(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回落至4.985%,自去年11月23日以来,七日年化收益率首次跌破5%。这意味着,互联网“宝”类基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终于回归至年化收益4%至5%之间的正常水平。
作为互联网理财的代表,余额宝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在余额宝之后,又集结了微信“理财通”、网易“现金宝”等一大批互联网理财产品。在去年下半年市场资金趋紧的背景下,带有“搅局”色彩的“宝宝们”一经问世,就以“高收益、无风险”为卖点,迅速征服了成千上万的“屌丝”理财者。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是余额宝的全盛时期,七日年化收益率一度稳居6%之上,最高达到7%。作为互联网理财的另一个代表,微信理财通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也曾在去年12月冲高至7.4%左右。
然而好景不长,伴随今年以来的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宝宝们”的收益率开始逐级回落。统计显示,自4月份以来,52只网络基金理财产品中,仅有24只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超过5%,占比不到五成。早在5月1日,微信理财通的收益率就已跌至4.98%,在“宝宝”中率先“破五”。
“眼看着每万份收益从每天1.6元以上回落到1.5元、1.4元,现在已是1.2元了。”昨日,一位互联网理财的拥趸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尽管高收益已然不在,但还是习惯了“宝宝们”的快捷投资方式。“太方便了,这边刚刚显示快速赎回成功,那边已经收到银行的短信提醒。”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宝”类基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回落已大势所趋。作为“宝”类理财支撑的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4%至5%是其合理水平,去年出现的高收益是因年底市场资金偏紧造成的,这种短期效应被市场过分夸大。未来不排除季末、年末短时收益率会有所上升的可能,但“宝”类产品大部分时间的年化收益率仍将位于4%至5%的常态区间。
银行理财收益再“进六”
提前进入揽储大战
互联网理财收益节节败退,而银行理财却借此机会乘胜追击。尽管标榜自己并不缺钱,但是面对半年节点的即将到来,银行如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再度大规模“进六”,提前进入了揽储大战。
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6%以上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随处可见,其中不乏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如中信银行就推出了数款5万元起步、预期收益率为6%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产品投向多为债券、国债、央行票据等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而农行一款挂钩沪深指数的91天人民币理财的收益率则达到了6.5%,起投金额亦为5万元。
数据统计,仅仅昨日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6.4%的在售理财产品就达6款。从预期年化收益率上看,包商银行推出的365天起鑫喜系列汇嘉14C056号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6.8%;浦发银行发行的个人专项理财产品第192期同享盈添利计划(31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同样达到6.8%。
银率网数据显示,最近一周时间,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中,中期(投资期限在3个月至6个月)理财产品和中长期(投资期限为6个月至12个月)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较上周略有上升,其他各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有银行业内人士建议,随着6月银行年中考核点的临近,银行理财市场的行情普遍被看好,消费者可选择收益较高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提前布局锁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