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报告显示,由于近年来退出渠道相对单一化,PE行业的“库存”居高不下,未来IPO仍将在PE退出渠道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退出渠道不畅成瓶颈
据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报告统计,2009至2013年5年间,中国PE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数合计7533起,投资金额合计1269.09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规模约1684.70万美元,而同期退出案例数仅2245笔,退出案例数仅约占投资案例数的三分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自从前期IPO停摆以来,PE行业正经历最寒冷的严冬,虽然前期的IPO的开闸使得场面有所缓解,但整个行业的基本面仍然不容乐观。
报告认为,由于2009年、2013年中国A股市场IPO两度停摆,加上2012年美国资本市场中概股危机导致中概股赴美上市曾一度冰封,再加上并购方面金融工具缺乏等因素,退出渠道不畅使得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约三分之二项目尚未退出。退出压力巨大,成为国内PE行业发展瓶颈。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3年5年间,共发生退出案例2245笔,其中,IPO退出1433笔,占比63.8%,并购退出275笔,股权转让277笔,回购退出177笔,清算退出8笔,其他方式退出75笔。
IPO仍将是退出主渠道
随着IPO的开闸和中概股上市的初步回暖,IPO退出渠道重拾主导地位。统计数据显示,仅2014年一季度就有40家VC/PE支持的中企境内外上市,VC/PE实现退出101笔。
目前来看,IPO退出在收益水平、无形价值上仍占有巨大的优势。这成为PE仍倾向于IPO退出的最主要原因。报告指出,不论是境内新股发行市场的几合几开,还是新股发行制度的多次改革,均是境内资本市场向国际市场接轨的表现。向注册制的迈进、创业板财务标准的降低等举措将使得更多企业有机会实现公开市场融资需求,这也为其背后股权投资机构顺利通过上市方式退出铺平了道路。IPO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发挥机构成熟项目退出渠道的中流砥柱作用。
报告同时认为,前期扩容至全国的新三板 ,随着挂牌企业数量骤增、做市商系统初步上线,交投活跃指日可待,一旦转板通道搭建完毕,届时其将有望成为PE重要退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