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期产品,5万元起步,预期年化收益6.2%”、“363天期产品,5万元起,预期年化收益6.4%”……近日,不少杭州市民发现,在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整体趋于平稳的背景下,一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不断面市,而且十分抢手。
据悉,这些理财产品期限大多在一年期以上,预期收益率比在售银行平均收益率高出1~2个左右百分点。不过,仔细阅读相关产品说明书发现,这些理财产品多以较大比例资金投向券商或基金的资管计划。
高收益理财
大多投向资管产品
在一家理财网站上,记者查阅,截至昨天,上周在售产品中,投资期限超过一年以上的理财产品有30多只,这些产品收益率大多超过6%,有几款甚至在7%左右。比如,中信银行的中信理财之惠益计划成长系列20号144期人民币产品(731天),收益率6.8%;浦发银行的个人专项理财产品第30期尊享盈添利计划(私银专属)(731天),收益率也达到7%。
当前在售的高收益产品主要有以下共性:一是期限较长,40%的产品期限在360天以上;二是投资起点高,60%的产品投资起点在10万元以上;三是区域发行,80%的产品仅在部分省市发行。除此之外,很多高收益产品在资金投向还有一个重要共性,那就是很多产品的资金以较大比例投向证券公司或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计划。
那么,资管计划与普通的理财产品有什么区别?业内人士介绍,普通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资产管理业务顾名思义是集合客户的资产,由专业的投资者(券商)进行管理。它是证券公司针对高端客户开发的理财服务创新产品,投资于产品约定的权益类或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的资产。之前只有证券公司有资格开展此项业务,目前银行和险资也纷纷涉足这块业务。
不是所有的资管产品
收益率都很高
由于收益率较高,一些资管产品推出后就遭到了投资者的抢购。“我们今年以来推出的700天左右的资管产品,因预期收益率比市场上普通理财产品收益高,往往是推出一两天就售完。”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师介绍。
另一位城商行的理财师介绍,上周有银行就推出了一款资管类产品,是在全国系统内统一开放的。第一天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这是款什么理财产品,所以还有额度。不过第二天就被一抢而空了。“我们分行的理财产品目录还没来得及更新,额度就卖完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资管产品都这么行俏,有些资管产品因为没标预期收益率,销售情况就很一般。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其实目前一些银行推出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管产品,而是资管、信托、票据等多种业务的打包产品。其实资管产品跟封闭式基金类似,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申购赎回,一般不能标预期收益。银行卖这类产品时,更多是把以往收益作为参考的,同时申赎时也以净值为单位。
那么不显示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收益是如何计算呢?根据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书,记者看到类似提醒,“投资者在资金募集期内认购20万元,假设理财管理计划1个月到期后资产净值为1.005,则投资者获得本金和收益综合为200000×1.005=201000,其中收益为1000元,折合的年化收益率为1000/200000/31×365=5.89%。如果净值为0.999,同样是20万元本金,在一个开放期到期后,投资者本金和收益综合为200000×0.999=199800元,若因周末原因本金和收益延迟到账两日,对应的投资年化收益为(199800-200000)/33×365=-1.11%……这样的产品说明跟基金有些类似。
资管产品投资范围大
风险系数高
资管产品主要投向什么领域?以某银行正在销售的一款资管计划为例,这款产品的说明上写着: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债券类产品投资占比不低于30%,新股申购类信托计划和准债券类产品投资占比不高于70%,投资境外市场债券类产品不超过10%,投资衍生产品的名义本金不得超过产品资产净值的50%,进行正回购交易的未到期余额不得超过组合资产净值的40%。
从该产品投资方向来看,这款产品更加类似债券型公募基金。但是与普通的债券型公募基金比,资管类产品的投资门槛要比普通的公募债券型基金要高。
“银行的资管类产品起点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但普通债券式基金一般来说百元、千元就可以。”银行相关人士表示,从产品说明来说,资管产品相比普通理财产品,投资范围更广,标的物风险系数更高,而且一旦出现亏损,投资者需自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