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相继举牌引发外界对于保险觊觎房地产等板块的猜测。从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股东构成来看,持股占比高于5%的股东构成具有明显“混搭”现象,部分会以投融资业务的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开发建设公司或房地产公司等各方形成“组合拳”。
保险公司人士认为,这种状况会对保险公司投资决策有帮助,但不应将房地产视作保险公司持股的“根据地”,险企对能源等多个板块其实都有配置的意图。而在增持股票等投资过程中,防范风险也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必须考虑的问题。
中小险企股东隐现“混搭”风
中国证券报记者根据保险公司公开披露的股东结构统计发现,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持股占比高于5%的股东构成具有明显“混搭”现象,部分会以投融资业务的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开发建设公司或房地产公司等各方形成“组合拳”。
保险公司人士表示,以国内多个中小型保险公司的主要股东构成来看,持股5%以上的股东数量在5—8个的情况较为常见,且有数量相当大的地方公司参与。这些以当地地名开头的企业大部分具有国有资本背景,特别是在投资、地产和担保方面,这样的公司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会对保险公司投资决策有明显帮助。
上述人士表示,如此形态的股东构成,在保险业内普遍存在。而保险公司在决策过程中,这样的“混搭”可以使得投资行为的前期研判较充分地考虑到相应行业的资本运作状况。通过参考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风险把控和投资组合分析,保险公司在举牌某一板块时可以更有底气。此外,来自于同一区域的企业“抱团”持股某一保险公司,也可有效扶持起该公司在当地推广特色保险产品。从目前情况看,持股超过5%的房地产业务投资方,多是业内经验丰富的企业,而持股对象也是背景较为可靠的保险公司,“抱团”其实是在“强强联合”。
房企并非险企投资“根据地”
日前,生命人寿、安邦保险等公司举牌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举动引发外界对保险公司深度布局房地产的猜想。保险公司精算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举牌的情况看,确实容易造成保险公司大举圈地试图挺进房地产的联想,加之养老地产项目逐渐成为险资投资的热门目标之一,一些猜测并非毫无根据。
2月,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提出,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占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均不高于30%,有测算认为,此举可释放千亿级保险资金成为“活水”。
但上述精算人士表示,这样的计算方法并不严谨:“保险公司对于房地产投资的兴趣一直都有,只是因为这次举牌事件被放大了。如果按照监管比例计算理论上可能投入房地产多少资金,或者通过增持房地产股来注入多少资金,都不够准确。如何匹配投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鸡蛋也不会一直放在一个篮子里,需要经过慎重的研究,不是简单按比例推出来的。”
多位保险公司人士认为,房企实际上并不能视作保险公司持股的“根据地”,险企对能源等多个板块其实都有配置的倾向,并已有苗头显现出来。在多只房地产股票破净的情况下,保险资金持股是正常现象,但不必然说明险资会特别倚重这部分投资。
险资风控考验
除了规划投资布局之外,保险公司正在经历风险控制的考验。4月,监管层开展投资操作风险排查行动,重点排查相关投资交易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成为保险业针对投资操作风险的首次大规模排查。
在排查的方案中,就包括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有关投资决策流程、内部稽核等风险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保险公司投资决策和交易相分离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股票和债券的集中交易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等内容。
某保险公司人士表示,此次风险排查让保险公司更加重视风险控制。在投资过程中,一些风险处置和责任追究的制度规范迫切需要完善和反复强调。而在增持上,保险公司也将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并着力规避不当行为。
“监管层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其实是在逐步奏效。今后保险公司在持股、投资不动产数量上都会有一个明显的发展,但一边"吃肉",还要一边提防不违规,特别是在证券交易过程当中避免碰红线。”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