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贷款即便没有银行资金的直接参与,银行手续费的收取也是基于长期积累的银行信用,委托贷款违约的连锁反应一旦发生,银行想独善其身不容易。在委托贷款规模急剧膨胀的背景下,监管机构的具体监管措施和相关政策亟待跟进。
上港集团对子公司冠东国际60亿元委托贷款以债转股形式增资;金科地产接受深圳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发放的贷款,金额不超过25亿元,利率为11.45%……最近,委托贷款规模在近两年迅速增长的基础上,更呈现出加剧膨胀之势,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和《201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2013年实体经济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合计融资占全年社会融资规模的29.9%,占比较上年高7.0个百分点。201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5.6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612亿元,但值得关注的是,委托贷款却增加7153亿元,同比多增1918亿元;而且从结构看,委托贷款占比12.8%,同比高出4.3个百分点。
“委托贷款规模井喷最终还是归结于资金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状态。”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谢辉表示,巨大需求导致的井喷式增长往往蕴藏着风险,委托贷款不仅涉及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由于有银行的参与,风险的传导波及面变广,而且作为“非标”的一种,相关的风险缺乏有效监管。
需求强烈致委托贷款井喷
在信贷持续收紧的背景下,产能过剩行业以及受政策限制行业的公司开始转向从其他非常规渠道获取贷款,而委托贷款就是最好的“非标”渠道。同时,不少手握现金的上市公司通过委托贷款向这些公司提供资金,同时获取高额收益。根据Wind数据,剔除上市银行和保险公司后,去年有41家上市公司发放贷款及垫资金额合计319.24亿元,较上年增长46.21%。
委托贷款是银行把委托人提供的资金代为发放贷款并监督,相当于一种绕开银行中介,公司对公司的直接贷款。尽管这个过程并没有直接动用银行的信贷资金,但在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下,银行很乐意发展这项中间业务。
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就开始逐步限制银行理财资金和信贷资金投向房地产、“两高一剩”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资金在这些领域的收紧态势,倒逼信贷受限行业和企业寻求新的融资渠道。
对此,业内专家分析,2013年股市直接融资渠道近乎停滞,债券市场也不景气,在银行信贷资金总量控制和对部分领域限制的背景下,委托贷款尽管利率相对较高,但是对于急需资金的企业来讲,委托贷款就如同“救命稻草”。
应该说,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现金流充裕的上市公司甚至高净值个人仍旧希望保持高收益,同时无论实体经济还是受限制行业对资金的需求依旧强烈。而委托贷款既满足了资金供给方的高回报要求,也满足了资金需求方的现金流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又可以赚取手续费收入,委托贷款的井喷也就不足为奇。
风险暴露凸显隐忧
近日,委托贷款违约事件不时发生。堪称“委托贷款大户”的香溢融通,其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及子公司发放的委托贷款中,有6笔贷款出现逾期,涉及金额1.34亿元;17笔贷款出现展期,涉及金额5.08亿元;涉诉贷款金额也达到2.93亿元。
从委托贷款资金投向看,资金的需求方多数都是房地产开发商。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近10年时间里,大约有20%的委托贷款进入房地产业。
表面上,银行作为委托贷款的中间机构,向借贷双方收取费用,不需要动用自身资金,属于银行表外业务。但是,此前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可否认,尽管银监会在不断加强监管,委托贷款的资金方中仍然有银行理财资金的参与。”
截至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含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余额57.7万亿元,表外资产规模相当于表内总资产规模的38.12%。其中委托贷款8.2万亿元,委托投资3.67万亿元。
不管银行是否对如此规模的委托贷款承担风险,记者调查发现,实际上,一些银行已经将自己的资金伪装成委托贷款,以规避贷款方面的监管限制。
一种很典型的方式就是理财资金投资证券公司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然后由券商通过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进行委托贷款。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对这种证券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展的定向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专门说明,并表示“银证通道业务属于跨市场、跨行业交叉金融业务,风险具有传导性、隐蔽性。”
随着中国部分城市房产价格下跌,许多举债累累的房企难以偿还债务。很多情况下,某些贷方企业又是从银行借款放贷,如果无法收回贷款,也无法偿还其从银行借来的其他资金,则委托贷款违约就会产生连锁效应。
此外,委托贷款即便没有银行资金的直接参与,银行手续费的收取也是基于长期积累的银行信用,违约的连锁反应一旦发生,银行想要独善其身也不容易。
专家呼吁监管须跟进
委托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项目,无疑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相背离,其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委托贷款的良性发展必须符合监管的要求和政府的产业政策方向,否则监管机构绝不会允许这种状况持续存在。
据内部人士透露,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目前正在对某些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为期5个月的审查,具体是进行合规审查还是例行常规审查尚未有明确的消息。
事实上,委托贷款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融资方式,在鼓励其发展的同时,监管机构更希望相关各方尤其是银行能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而业内专家呼吁,委托贷款规模急剧膨胀的背景下,监管机构的具体监管措施和相关政策亟待跟进。
一方面,应该重点关注具体操作过程中是否有违规现象的发生。特别是银行不能既是资金的变相提供方,又是手续费的直接收取方。一旦银行信用受到威胁,将会波及整个社会的稳定。
另一方面,部分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赚取银行贷款和委托贷款之间的利差,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导致资金空转。资金不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机构之间空转,最终只会不断地推高信贷成本,威胁经济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