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李庆萍将接掌中信银行 朱小黄出任集团监事长

2014年05月08日 07:19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市场传闻已久的中信银行行长调集团任监事长一事尘埃落定。昨日(5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接近中信银行人士处获悉,经中信集团党委研究决定,集团副总经理李庆萍兼任中信银行党委书记。朱小黄不再兼任中信银行党委书记一职。5月6日下午,在中信银行党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了决定。

  “李庆萍今日(指5月7日)已经以党委书记的身份在中信银行上班了,她也即将出任行长一职,只是在等监管部门审批,朱小黄也将到中信集团任监事长。”上述接近中信银行人士称。

  朱小黄任中信银行行长一职不足两年,他曾对中信银行提出了多项战略部署。这些战略尚未最终开花结果,未来,中信银行的转型之路会否因为他的离去而发生变化,值得关注。

  不过,记者昨日查阅中信银行官网发现,朱小黄仍是行长,而李庆萍的名字,也仍在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栏中。

  李庆萍熟悉国际金融和零售业务

  “春节前后,朱小黄就被任命为中信集团监事长,不久将到中信集团上班了。”上述接近中信银行人士表示。

  在市场人士看来,朱小黄上任之后的战略调整给中信银行带来了一定的业绩突破。

  数据显示,中信银行业绩下滑在2012年三季度表现明显,该季度,中信银行-14.7%的净利润增长率,成为16家上市银行中唯一一家负增长的银行。

  就在2012年三季度即将结束时,新上任的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提出战略转型六大设想,强化零售战略。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中信银行不得不重新思考战略定位和市场定位。

  “中信银行的战略调整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对零售业务和对公都有一定的推动。”一位接近中信银行相关人士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中信银行2013年年报显示,朱小黄2012年9月加入中信银行,任行长,于2013年1月起任执行董事、行长。自2012年8月起,同时担任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此前,他在建行长期任职,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任建行执行董事、副行长;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任建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

  5月6日下午,中信银行召开党委会,宣布李庆萍为中信银行党委书记。

  上述接近中信银行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李庆萍不久将出任中信银行行长,正在等监管部门审批。

  据了解,历任中信银行行长都同时兼任中信银行党委书记,李庆萍出任行长一职也符合这一传统。

  此前,前工商银行行长张肖为大中型银行史上第一任女行长,如监管审批通过,李庆萍将成为当前大中型银行中唯一的女行长。

  李庆萍现为中信银行非执行董事,今年3月加入董事会。资料显示,1962年出生的李庆萍,198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系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复旦大学毕业后即进入中国农业银行,曾担任农行总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广西分行行长、在农行的最后职务是总行零售业务总监兼个人业务部总经理。

  从其经历不难看出,李庆萍熟悉国际金融和零售业务。经济观察网引述熟悉李庆萍的银行业人士称,“她是一个工作和家庭都兼顾的完美女性,能力强又心态平和、时尚精致,几乎每个短信都会回复,而且每次都署名”。

  未来战略布局值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任职中信银行行长不足两年的朱小黄对该行目前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思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业界最为熟知的就是他上任不久便提出的未来六大战略构想。其中,除了明确要“坚持一心一意办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外,还要建设“一个能力强大而不是权力强大的总行”、“强化零售业务战略”、“抢占市场制高点,实施差别化市场策略”以及“加强与中信集团其他公司之间的协同业务”。

  “银行应该积极地看待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而不是担心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会影响到银行的利益。”朱小黄此前在2013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如是说道。

  此外,朱小黄上任不久还提出了“再造一个网上中信银行”的口号,其在国内率先推出的POS商户网贷,与海尔集团合作在业内率先推出的供应链网络金融平台,都是其网络布局的重要体现。

  此后,中信银行的业绩也迅速发展。年报显示,该行2013年实现净利润39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24%。2013年,中信银行实现网络银行中间业务收入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11%;截至去年末,该行网络贷款累计放款额达到15.78亿元。

  然而,朱小黄在上述战略布局尚未最终开花结果便要离去,未来中信银行的发展战略是否会按照原有的轨迹前行,是否会因新行长的到来而发生又一轮改变,值得关注。

  “中信银行的发展战略是否会改变还需要关注,这个现在不好判断”,上述接近中信银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