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密集预披露≠批量发新股

截至目前,已有273家IPO在审企业完成预披露——
2014年05月07日 07:52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何川

  关于IPO的相关消息绷紧了市场各方神经,A股近期也多处于盘整态势。中国证监会近期密集预披露IPO在审企业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同时发审会也启动新股发行审核,目前已有3家公司过会。不过,业内人士分析,批量预披露并不意味批量公司即将发行上市,作为股票发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披露时点提前正是给市场各利益主体更多博弈时间,让各方在此基础上寻求平衡。

  透明化是大趋势

  去年11月底,证监会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对预披露制度进行改革,从提前一个月预披露改为自企业申报受理后即预披露。“在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逐步提前拟发行企业预披露时间,让发行过程更加透明化是大趋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

  从证监会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上看,主要包括受理、反馈会、见面会、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等环节。此前,企业预先披露新股资料的时点在反馈意见落实后、初审会之前,大约在企业上发审会前1个月左右。证监会要求发行人招股书申报稿正式受理后,即在证监会网站披露,而招股书预披露后,发行人相关信息及财务数据不得随意更改。

  “此前由于预披露时间相对较短,市场各方审阅上市公司材料的时间不够充分,提前预披露时间有助于加强投资者对公司信披质量的监督,增强新股发行透明度。”赵锡军指出,在向注册制过渡的大背景下,股票发行审核需要强化以信息披露监管为中心,预披露制度改革正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违背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监管层应依法对此进行严惩。

  自4月18日晚间首批IPO在审企业招股书预披露之后,目前已有273家企业完成预披露。现行框架下,自2013年12月13日前已提交首发申请但尚未通过发审会的企业都要按新规则进行预披露,预计6月底前,绝大部分在审企业可完成预披露工作。

  据了解,今年初获批发行的企业属于此前已过会企业,仅需完成会后事项等环节,不涉及预披露的新规。而近期公布的预披露企业需要对原有申请文件进行补充,并新增2013年的财务信息。有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近期出现密集预披露,很大程度在于多数公司刚刚完成去年公司财务数据的更新。

  发行上市环节多

  在首批IPO预披露企业名单公布之后,A股市场弱势调整,Wind数据显示,4月19日至5月6日收盘,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下跌3.29%、4.07%,市场人士将其归咎于在审企业预披露的批量进行,市场担忧企业批量发行上市或将临近。

  “预披露与企业发行上市这两者不能直接挂钩,集中预披露也并不意味着市场融资需求即将大规模释放和扩容。”赵锡军表示。就IPO审核流程而言,证监会在正式受理企业IPO申请后,即按程序安排预披露,但之后还将经历其他相关环节。

  “总体上看,拟IPO企业的发行上市进展更多取决于发行人申报材料是否真实合规和中介机构是否尽职尽责,以及监管层的审核速度,它与企业预披露的规模和节奏联系并不大。”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市场对IPO的关注更应集中在排队企业过会方面。

  而在4月底,停滞约一年半的证监会发审委启动对企业首发申请审核之后,目前仅有3家公司过会。履行完封卷、会后事项等后续程序,这3家企业可拿到核准批文,最终在12个月内发行并上市交易。5月7日和5月9日,发审委将再次审核6家公司的首发申请。相比于273家公司密集预披露,新股首发审核的规模较小,节奏也不快。

  “实际上,市场对密集预披露和启动发审会的担忧,背后指向的是A股长期以来存在的IPO恐惧症。”李大霄表示,要缓解市场对IPO扩容这一问题的担忧,监管层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吸引资金入市,比如推进“沪港通”、将A股纳入MSCI指数、险资入市等;另一方面,还要严格执行退市制度,让市场有进有出。(经济日报记者 何川)


(责任编辑: 史博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