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闹了几个月后,优先股题材终于落地。日前,广汇能源和浦发银行两家上市公司,先后公布了各自的优先股发行方案。有意思的是,前阶段相关股票闻优先股就涨,而今真的要搞优先股了,股价却表现得很弱。曾经风光一时的优先股概念,似乎已不再有吸引力了。以至于有投资者问:优先股“优先”了谁?也就是搞优先股到底对谁有利呢?
其实,这不应该是个问题,就像IPO对谁最有利一样,答案不问自明。但问题是,当初有人提出搞优先股的建议时,却是另有考量,亦即希望通过在股权结构中设计优先股,并且取代一部分普通股,以此来减少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数量,借以达到“救市”的目的。
显然,在这里所提出的优先股概念,具有强烈的功能性指证,也就是要服务于推动股市上涨的大目标。这样的优先股方案,监管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对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说是不适用的,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当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路相悖。只是,这个概念符合那些饱受熊市之苦且期盼政策救市者的心愿,结果在市场上形成了一股优先股热,一些声称有意涉足优先股的上市公司股票因而大涨。然而,理性的投资者都很清楚,当优先股真的搞起来的时候,显然不会是这种样子,在现阶段它只能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工具而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搞优先股就像IPO一样,首先,或者说绝对能够受益的,只能是其发行人。也因为这样,当优先股实施细则出台,乃至有上市公司公布具体方案时,其能够“救市”的光环随即褪去,还原的是它作为融资工具的本质。
客观而言,无论是广汇能源还是浦发银行,他们现在都有进行股权融资的现实需求。广汇能源负债率已经不低,近期也已经动用了多种工具进行融资,但仍然不能满足资金需要。而浦发银行尽管经营状况良好,但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提高资本金的需求,由于股价破净,以通常的股权融资来实现补充资本金的道路显然走不通。所以,发行优先股就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如果发行成功,并且所投入的资金能够取得预期效益的话,那么对公司的发展有很大好处。
在这个意义上说,优先股的确是“优先”了企业。当然,上市公司搞好了,对于其股东来说当然是好事情,而且也同样是有利于股市的。只是,这需要有个过程,而且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这里优先股所起到的,只是一个提供合适的融资工具的作用,无关乎“救市”,事实上它也担当不起这样的重任。于是,当优先股的谜底最后揭开时,原先虚幻的“利多”色彩也就不复存在,不管投资者是否感到失望,股市该如何走还是如何走。
优先股并不“优先”普通股的股东,作为一种工具,当然也未必会成为股市的利好。这道理很简单,但还是会给人们不少启示。现在大家都对股市的低迷不满,于是也就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期待政策救市,把正在研究中的各种市场建设措施,譬如T+0、沪港通、个股期权等等,都当作是利好来看待,一有机会就去炒一把。其实,这些政策在本质上都是中性的,管理层把他们拿出来,是为了完善市场结构,提高市场效率以及增加就业品种,这无所谓利好还是利空,更与引导股市上涨无关。如果到现在投资者还意识不到这一点,那确实是有点可悲了。
顺便提一下,A股市场的长期低迷,自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并不是靠采取某项措施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而是需要顶层设计,要有大动作。这就要求人们形成对股市分析判断的长期视角,而非过于短视与功利地看待变化。那种以为某个板块起来了,行情就会逆转,或者某项题材活跃了,市场就能好转的观点,离实际太远。而优先股方案出台前后的这一幕,已经给了人们教训,值得汲取。(作者桂浩明,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