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5月4日公布IPO预披露申报稿的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仪股份),似乎在上演一场A股励志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川仪股份前身原重庆川仪曾于1996年8月30日上市,1997年、1998年连续亏损,于1999年被“ST”,并于当年重组,与华立集团资产置换。大股东向华立集团购回了原重庆川仪全部资产,并设立川仪有限。
川仪有限亏了两年,但从2001年开始,连续13年盈利,如今披挂上阵,欲再度在A股上市。若此举成功,川仪股份或成为国内第一家曾卖壳退市而又再度上市的企业。
营收规模为自仪股份2.95倍
资料显示,川仪股份前身为川仪有限,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本2.95亿元,法定代表人向晓波,目前主要从事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咨询等业务。
目前川仪股份控股股东为四联集团,持股比例48.34%,实际控制人为重庆国资委,持股四联集团100%股权,并通过四联集团、重庆富裕、重庆水务等间接持有川仪股份72.54%股权。截至2013年年底,川仪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员工总数有4944人。
业绩方面,川仪股份2011年~2013年分别实现营收30.88亿元、32.48亿元和31.8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1.76亿元、1.28亿元和1.41亿元,扣非后数据为1.16亿元、1.17亿元和1.28亿元。2013年基本每股收益0.48元。
据介绍,川仪股份主营业务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设备。分析人士认为,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产品品种门类繁多,多数产品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产品较少,因此行业中绝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故就综合实力而言,川仪股份国内同行业企业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一,此外该公司各主要单项产品在行业中排名前列,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据公司介绍,其主要竞争对手是综合型跨国企业和部分国内企业,包括Emerson、Yokogawa、ABB、Siemens、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即自仪股份)和中环天仪股份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仪股份(600848,收盘价7.92元)是我国原三大仪器仪表制造基地之一,2011年~2013年,自仪股份营收分别为10.27亿元、10.44亿元和10.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28.34万元、1009.11万元和1204.26万元。从自仪股份与川仪股份2013年营收规模来看,川仪股份是自仪股份的2.95倍。2013年,自仪股份毛利率为17.58%,而川仪股份则为25.95%。
不过,记者同时注意到,川仪股份在招股书申报稿里面公布了2006年~2012年国内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市场容量数据。2006年~2012年,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增长率在2010年高达43.8%,但2012年迅速降至7.68%。对此,川仪股份认为,原因在于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固定投资增速放缓所致。
募资为突破产能瓶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番控股股东四联集团放弃老股转让,川仪股份计划发行不超过1亿股,募资约6.26亿元,拟投入4个方向,分别是:智能现场仪表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项目、流程分析仪器及环保监测装备产业化项目、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以及偿还银行贷款。对上述用途拟投入募资额度分别为2.45亿元、1.29亿元、5268万元和2亿元。
其中,重点项目智能现场仪表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项目的目的是对现有产能的提升,就数据来看,2013年川仪股份智能执行机构目前的设计产能为1.2万台,产量1.41万台,销量1.39万台,产销率达98.29%;智能流量仪表设计产能1.9万台,产和销分别为1.9万台和1.89万台,产销率99.62%,而募投扩产后,将新增智能现场仪表1.45万台,新增智能流量仪表2.795万台,更好占领市场。据悉,该项目建设达产期为3年,公司预测达产后将新增4.03亿元营业收入,5196万元的净利润。
另一个流程分析仪器及环保监测装备产业化项目,川仪股份同样也是为产能拓展考虑。据川仪股份称,目前公司分析仪器的发展受产能不足限制较为明显,往往不能满足客户对供货时间的要求,被迫放弃部分市场。该项目的工程建设期计划为36个月,达产后川仪股份预计将新增3亿元营业收入和3146.4万元净利润。
曾于1999年退市
若在证券市场已摸爬滚打了一定年限的投资者,或对川仪股份并不陌生,因为该公司早在1996年就曾在A股上市。
公开信息显示,原重庆川仪曾于1996年8月30日在深交所上市,当时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910万股。不过好景不长,上市第二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国内宏观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市场总需求不足。同时,由于原重庆川仪作为一家从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发展过来的传统国企,上市之后未能从根本上深化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技术进步滞后,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运行要求,再加之国外产品的进入,产业竞争的不断升级,致使原重庆川仪经营每况愈下,与当时不少国企一样陷入发展困境。
1997年、1998年,原重庆川仪连续亏损,1999年被深交所“ST”特别处理。为了避免被“PT”甚至退市,在重庆市人民政府的主导下,1999年6月,四联集团与华立集团达成协议,对原重庆川仪进行重组。
重组主要过程分为四步:首先,华立集团通过受让四联集团所持原重庆川仪国有法人股成为第一大股东;第二步,华立集团与原重庆川仪进行资产置换,华立集团以新资产置换出等值原重庆川仪资产,同时由四联集团向华立集团购回该部分置出资产;第三步,原上市公司更名;最后,四联集团对购回的原重庆川仪资产进行调整后,出资设立川仪有限。
由于1999年原重庆川仪重组时,企业发展已经陷入困境,因此1999年和2000年,川仪有限呈现连续亏损。不过,随着之后企业产品逐步升级换代,竞争能力强化,终于在2001年实现扭亏为盈,当年实现净利润1257.94万元。并且2001年~2013年,公司在13年间每年都保持了盈利状态。2013年,川仪有限净利润为1.48亿元,是2001年的11.73倍。如今发布招股书申报稿的川仪股份,正是由川仪有限改制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年来帮助川仪股份发展的推手中,还有全球知名的自动化企业日本横河。川仪股份一直与日本横河保持长期合作关系,2006年双方达成在资本领域深化合作的意向,由日本横河向川仪股份有限增资,认购川仪股份2101.576万元的出资额,认购价款为3341.506万元,即每元注册资本单价1.59元。增资后,日本横河目前持有川仪股份7.12%的股份,系第三大股东。
从川仪股份参股公司情况来看,上述两方尚有一家合资企业重庆横河川仪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为差压、压力变送器、记录仪、分析仪、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他工业仪器等,该企业川仪股份持股40%,日本横河持股60%。2013年,横河川仪净利润为1.44亿元,按照川仪股份40%的持股比例来看,横河川仪为川仪股份贡献了5751.92万元的净利润,占川仪股份净利润总数的比例超过40%。
川仪股份2001年来已连续盈利13年
1996年8月30日
原重庆川仪上市。
1997年
亏损。
1998年
继续亏损。
1999年4月
被深交所ST处理。
1999年6月
控股股东四联集团与华立集团达成协议,重组重庆川仪。四联集团对购回的原重庆川仪集团资产进行调整后,设立川仪有限。
1999年
川仪有限亏损。
2000年
川仪有限继续亏损。
2001~2013年
川仪有限连续盈利13年。
2014年5月4日
川仪股份公布招股书申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