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酒店捆绑婚庆公司 自选婚庆公司需交千元进场费

2014年05月03日 09:46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刘飞 邓君洋 梁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是“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很不少新人趁着这几天举办了婚礼,婚礼酒店的预订可谓供不应求。但是不少新人抱怨说,这本来是承载甜蜜回忆的酒店却给让人如鲠在喉。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不少承接婚宴业务的酒店都会提出限制门槛:你要来我这办婚礼,就得用我指定的婚庆公司,或者干脆用酒店自己的婚庆部,要是另请婚庆公司,就得交上千块额外的费用。这就是所谓的“进场费”。

  难道上门的生意真因为“非指定”就不做了?这种捆绑合理吗?消费者和婚庆公司怎么看?

  广西南宁的潘小姐在筹办婚礼时问了几家酒店,都遭遇了“进场费”的门槛:

  潘小姐:如果是合作的话是1500,不合作的是3000块,相当于增加了我们的成本。婚庆和酒店之间还要有个金钱的关系,那这样子的话一般消费者会很难接受。

  随后,记者也咨询了几家承办婚宴的酒店,也得到了“不能外带婚庆”,“否则加钱”的答复:

  酒店:它不能外带。不能请别的婚庆公司过来布置,只能说用我们自己的。是费加洛的。8000块钱就蛮漂亮的。

  酒店:婚庆价格需要你自己和他们谈。因为你们是和他们结算的他们对我们这边的收费标准也是保密的。你自己带婚庆的话一个是要产生入场管理费。另外一个的话就是他那个赠送享受的就比较少。

  和潘小姐有一样遭遇的新人不在少数。搜索相关信息不难发现,武汉、广西、河北等等很多地方,酒店收取婚宴进场费的情况都挺普遍。不少新人都想,毕竟是办喜事,别那么较真儿,最后,要么就用了指定的婚庆,要么就掏了进场费。

  不过,这样的捆绑,选择少了,让他们感觉自己的婚礼却不能自己做主:

  新人:当时我结婚摆酒的时候基本上可以选的部分已经没有了,连婚庆公司都是被绑定的,没有选择婚庆公司的权利,包括请帖、喜糖、酒水、装饰等等只能接受他们所指定的那些内容。花了大概3万多。我花了很多钱,想比市场同类服务要贵,却不能自由选择。心里面觉得蛮气愤的。

  有的新人就选择了捆绑的婚庆,但却反映“不值这个价”。一家婚庆公司的负责人田先生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田先生:比如说,我们两万块的一场婚礼,婚庆公司能盈利2000、3000块钱。但是,酒店说你给我一万五就可以给你做。因为他省去了设备的搬运费,但是直接影响新人婚礼的质量。

  这种婚礼它设备基本已经固定了,变换的形式特别少。其实每个人的婚礼都应该是不一样的。你俩的感情经历感情故事,是直接融入到你俩婚礼当中。但是它把设备固定在这些酒店当中,变换就少,质量就低了。

  如果向酒店问起“为什么要加收进场费?”得到的不外乎以下这些答案:办婚庆活动需要用到酒店的电水;一些设施会有损耗;非指定公司办婚礼,可能会影响酒店正常营业等等。

  婚庆公司的田先生指出,有的酒店有自己的婚庆部,有的和酒店有合作关系,所以为了保证自家的生意,酒店就向有“外请婚庆”需求的新人收取进场费:

  田先生:实际上婚庆公司是不会掏这部分进场费的。现在婚庆市场特别不好做。利润特别低,做一场活下来可能也就挣1000块钱。它(酒店)再收800-1000进场费,根本不现实,一般都是客人付。

  有律师和消费领域的专家都表示,“进场费”违背了公平交易原则,剥夺了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

  律师:这个在我们法律上来讲交绑定销售、绑定服务。你要了我这个服务,我很强势。我需要的一个东西,你给我另外加上一个东西,这不是强制我消费吗,侵犯了我们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专家:酒店这些规定都属于霸王条款,它规定了什么入场费,都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违反了消费者意愿。

  此前,有新闻报道,在北京,有几家婚庆公司联合到工商部门投诉某酒店收取入场费属“垄断行为”。但工商部门给出的回应是“这类事件属于市场行为,双方协商解决”。

  记者咨询了北京一些五星级酒店,他们大都不捆绑婚庆,不收取进场费,而是会收取一定押金,在婚礼结束后按照使用的水电和是否损坏东西等等,再进行结算。作为婚庆公司一方,田先生认为,相比于“进场费”来说,这种预付押金的方式比较合理。

  田先生:你进我场地可以,比如说你先交我两万到几万不等的押金。这是什么意思?我把押金给你了,我在做的过程当中我破坏你什么东西,我照价赔偿给你。我用了你多少电,电费我给你,这些是合理的,没问题。但是它如果直接签订场地进场费,这是不合理的。

  其实,大家在网上搜索“婚庆公司”和“进场费”这两个关键词,就会发现,类似的潜规则已经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相关政府部门,还是要尽早制订管理费标准,为婚庆行业的有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广大新人,也要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对婚宴“进场费”要敢于说不。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