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信贷风险持续积累 当心成为最后接盘手

2014年04月28日 07:52    来源: 广州日报    

 

  继钢贸圈信贷危机后,近期房地产行业也开始风声鹤唳起来。一方面,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不断收紧贷款;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降价甩卖和房地产商跑路的传闻时有耳闻。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多年来积攒在多个领域的泡沫开始被挤爆,投资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

  银行开始陷入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的困境,而且这种攀升何时是尽头,没有人知道。尽管一季度业绩数据显示,大多数上市银行的利润仍呈两位数增长,而且银行股股价便宜过每股净资产,投资者仍然不愿光顾,就在于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不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来是移花接木的高手,与银行资产面临的风险相比,千千万万卷入影子银行业务的普通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将更加急迫。过去几年,银行已开始将表内高风险资产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等方式转向表外,这是过去几年信托、理财产品等影子银行业务的快速膨胀的原因所在。当风险来临时,投资了这些产品的普通投资者,无疑将首先暴露在风险之中。

  最近两年P2P市场的畸形发展可见一斑:一方面,是高收益诱惑下P2P业务的异军突起,业内估算,在过去一年里,P2P网贷成交额可能涨了4倍,从2012年年底的200亿元剧增至去年年底的1000亿元;另一方面,却是近期网贷平台倒闭和跑路的消息不绝于耳,已有不少投资者深陷其中血本无归。

  尽管和P2P相比,由银行、信托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发售的理财、信托产品似乎要规范很多,但其中蕴藏的风险却更加隐蔽。过去两三年,信托市场爆发式增长,其中不少投资项目是银行挑拣过后剩下的鸡肋,或是银行意识到风险后从表内置换出来的垃圾项目。这些项目由于无法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只好以高收益为诱惑,通过信托筹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则更加隐蔽些,为隐藏风险粉饰产品,过去几年,银行大量推行资金池运作,目前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所投资的资金池,均包含信托项目,投资者既无从知道其具体投向,也无从知道信托的真正比例。

  不过不管隐藏多深,一旦大潮退却,有缺陷的船只必然首先搁浅。风险面前,投资者应少些贪心,当心成了最后接盘手。

  财经夜谈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