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借沪港通“东风” A股“T+0”提速

2014年04月28日 06:54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乔誌东

  “沪港通方案是借道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之机由政府最高层正式宣布和确定,目前,港交所和上交所整个互联互通机制已经准备就绪,2014年10月份正式启动,对于‘T+0’交易机制的推出而言,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良机。” 知名财经评论员宋清辉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有关“T+0”交易机制的推出在业内早已不绝于耳。日前,在第二轮IPO重启在即、沪港两市交易互联互通启动、大盘蓝筹股亟需提振、期货与现货交易机制不匹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T+0”交易机制的推出在业内已然“望眼欲穿”。

  所谓“T+0”交易机制,即日内回转交易,指的是投资者就同一个标的(如股票)在同一个交易日内先买进后卖出或者先卖空后买进的行为。目前在我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是A股能否当日买进后当日卖出。

  在沪深交易所刚成立的时候,我国A股市场曾经实行过“T+0”交易,但由于当时股市投机过度,“T+0”交易被认为助长了市场炒作的风险,于1995年被禁止并让“T+1”贯穿至今。当然,2005年《证券法》修订时,取消了有关“当日买入的股票,不得当日卖出”的规定,A股推行“T+0”交易制度已经不存在法律障碍。

  在沪港通的消息落地后,证监会主席肖钢指出正在研究推出“T+0”。而今年“两会”期间,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表示,大盘蓝筹股实行“T+0”已经时机成熟,上交所正在努力。但时至今日,“T+0”交易机制一直未推出。

  推出“T+0”刺激多重利好

  “目前机构投资者有三条腿:股票、ETF、股指期货,而中小投资者只有一条腿:股票。机构投资者可以把股票转为ETF,当日就可卖出,股指期货一直是‘T+0’交易。机构投资者属于三条腿走路,当天可上拉、下砸,运行自如,而中小投资者实行‘T+1’,当日买完,只能干等着。” 针对“T+0的”弊端,资深股民蔡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对“T+0”交易机制的盼望由来已久。尤其是去年8月光大乌龙指事件中,为数众多的中小投资者在高位买进被套,只能眼睁睁地蒙受损失。

  “现在‘T+0’可以恢复,但是需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股市的暴涨暴跌不是因为‘T+1’引发的。”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股市也在慢慢地成熟,恢复股票的“T+0”交易十分必要。

  贺强认为,推行“T+0”的一个关键作用就在于平衡现货和期货市场的交易。目前现货市场实行的是“T+1”交易机制,投资者上午买了股票,如果下午发现走势不好,就无法卖出。如果实行“T+0”的交易制度,投资者在上午买了股票,一旦发现走势不好了就可以及时卖出。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曾表示,“T+0”交易对于市场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释放交易需求,提升市场活跃度,增强市场流动性;二是有利于提高市场定价效率,改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三是有利于投资者规避隔日股价波动风险,或及时了结获利。对于不能通过ETF申赎组合操作或通过股指期货对冲等手段管理风险的中小投资者而言,进一步增加了交易渠道;四是有利于拓展投资者交易模式,推动证券行业和基金管理行业产品及交易方式创新。

  “T+0”推出需借“良机”

  “就A股市场整体来看,其换手率在世界都比较高,推出‘T+0’会导致交易量放大,所以要推出‘T+0’应采取试点,如考虑换手率比较低的沪深300指数的蓝筹股,和股指期货相对应。”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投资与保险系副教授黄建中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招商证券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对沪深300指数覆盖的股票实施“T+0”交易,使得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覆盖的股票在操作上可以同步。这有利于社保基金、券商自有资金和理财资金、公募和私募基金以及QFII等机构的套保;有利于转融通推出后降低投资者融资、融券的风险。

  “证监会一直在研究和推进‘T+0’方案,目前在沪港通等众多因素影响下,若不推出就会使一些产品在设计上很难推出。”宋清辉说,当前监管层推出和恢复“T+0”交易制度条件是成熟的,但监管层仍心存顾虑和谨慎,担心市场投机过度,对散户投资者不利。所以,即便是将来推出“T+0”也会附加相应条件,并且有一些范围限制。

  而沪港通即将开通的消息再次点燃对“T+0”交易机制推出的热情,毕竟港股以“T+0”为代表的成熟市场的规则,让投资者有了“用脚投票”的机会。

  “从本质上讲,监管层目前推出‘T+0’一定会对市场产生短期冲击,但不会改变市场特征,因为股市涨跌是由基本面所决定,‘T+0’交易与投机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宋清辉说,现在不是时机成不成熟的问题,而是如何借机推出的问题。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