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打压各种“宝” 就是对“银行家”们娇生惯养

2014年04月26日 07:40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金融的本质就是存、贷、投、汇、融五大项,而传统金融领域的暴利来源就是利率未市场化的背景下的存贷利差。而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事实上依然是金融的本质,只不过加上了互联网,进而对传统渠道模式进行了创新,并且凭借着互联网本身强大的成本优势和渠道优势快速掌握了渠道资源和客户。因此互联网金融只能算是金融领域中的渠道模式的创新。

  事实上,传统银行业过于轻视了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没有能够真正意义上想到互联网自身的渠道模式能够像病毒扩散一样可怕,沉痛的打击了传统银行的利益,正如马云所讲的:如果你不思进取,那么就让我们来推动一场改革。

  对于这场PK的本质,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互联网自身渠道模式的优势,事实上还是储户对于利率的不满的一种变相发泄方式,很多人对于所谓的货币型基金其实并不是真的熟悉和明白,而是类似余额宝的“活期”、“每天支付”、“6%至7%预期收益”的宣传最吸引储户,至于是不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去实现的,反倒并不是特别关注,这就说明了各种“宝”就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推动金融自我改革的重要催化剂。

  对于传统银行业来说,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仍未撼动银行的主流地位,但如果银行不推行互联网金融,未来受到的冲击就会更大。商业银行“触网”创新将成为发展趋势,这对银行业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加速转型升级也是利大于弊。另一方面,银行本身必须快速的转变自身对于传统存贷利差的依赖,适应未来利率市场化的生存环境,这就是说,即便金融互联网了,但其并不意味着真正触碰到了此次“碰撞”的核心——利率市场化。

  对于目前如此快速规模和如此巨大呈现几何倍数扩张的互联网金融的各种“宝”,监管的态度应该如何对待呢?是否应该限制和打压呢?

  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最关键和核心的问题,并且也不必对其进行打压。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背后的本质是利率市场化下传统金融和现代渠道之间的一次市场化PK的话,那么在当前我们坚持市场化改革的路线下,对于这种市场化的行为,更多的不应该是限制和打压,而是应该做好监管。除了必要的风险提示和引导以外,不要对市场化的竞争过度干预。利率市场化在未来是势不可挡的,不早些适应这些充分的竞争,不早些面对这些来自于传统和现代等方方面面的挑战的话,看似可能会保护传统金融机构,但事实上却是娇生惯养害了这些“银行家”们。当然对于普通的大众来说,只有有了真正的充分竞争,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实惠。

  (作者付鹏 系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